英国(United Kingdom) |
|
|
国 家 概 况 |
|
【国家名称】 英国(United Kingdom) 【国家面积】 24.36万平方公里(包括内陆水域)。英格兰地区13.04万平方公里,苏格兰7.88万平方公里,威尔士2.08万平方公里,北爱尔兰1.36万平方公里
【国家首都】 伦敦(London),人口718.8万(2001年中)。最热月份为7月,一般气温在13-22℃;最冷月份为1月,一般气温在2-6℃ 【简 况】 位于欧洲西部的岛国。由大不列颠岛(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爱尔兰岛东北部和一些小岛组成。隔北海、多佛尔海峡、英吉利海峡与欧洲大陆相望。海岸线总长11450公里。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通常最高气温不超过32℃,最低气温不低于-10℃。北部和西部的年降水量超过1100毫米,其中山区超过2000毫米,中部低地为700-850毫米,东部、东南部只有550毫米。每年二月至三月最为干燥,十月至来年一月最为湿润。 【政 治】 工党政府1997年5月1日上台,于2001年6月提前举行大选并蝉联执政。工党政府对国家体制、行政机构和公共服务、经济现代化、对外政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内政方面,提出关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三条道路”的新概念;对福利、教育、交通、医疗保险及司法等制度继续进行改革,增加对公共服务部门的投入,如提出国家医疗保健体系十年改革计划,出台消除地区发展差距的政策,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增加养老金额,设立“工作家庭税收补贴”,倡导种族和谐等;提高英格兰银行的独立性,授予其自行决定利率升降的权利;以低支出、低税收、低通膨、高就业政策实现经济稳定发展;实行权力下放,选举成立了苏格兰和威尔士地方议会;推动北爱冲突各方达成和平协议,选举成立北爱地方自治议会,组建北爱地方自治政府;批准重建大伦敦市政府,于2000年5月4日进行了市政府第一次选举,选举产生了大伦敦议会和首任市长,进一步理顺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1999年就上院改革发表白皮书并通过有关议案,取消上院贵族议员世袭制,将绝大多数世袭贵族议员革出上院,但2003年的第二阶段改革方案遭议会否决。外交方面,开展全方位外交,希利用自身广泛的国际联系,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枢轴作用”。通过领导人频繁交往和在科索沃、反恐和伊拉克等问题上的合作,进一步加强与美特殊关系;积极参与欧盟建设,首次提出建设欧盟“超级力量”,倡导并推动建立欧盟快速反应部队,参与欧盟机构改革和扩大的磋商,提出根据五项经济指标就加入欧元区举行全民公决;重视发展同中、俄、日等大国关系;与英联邦国家的合作得到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有所改善;突出经济外交,开拓海外市场。 【主要假日】 元旦:1月1日 【苏格兰和威尔士地方议会】 1999年5月上旬,苏格兰和威尔士相继选举成立地方议会。苏格兰议会设129个议席,威尔士议会设60个议席,7月1日,两地议会正式开始运作。苏格兰和威尔士地方议会及其行政机构取代了以前作为内阁成员的苏格兰和威尔士事务大臣的大部分职能。苏格兰议会在地方政务、司法、卫生、教育、经济发展等方面享有一定的立法权和行政权,并享有部分征税权,可将所得税的基本税率浮动3%。威尔士议会主要在就业、卫生、教育和环境等问题上拥有决策权,但没有调整税率的权力。这是工党政府实施权力下放的改革行动之一,也是英国政治史上最大的历史性变革,大大改变了英国传统上高度中央集权的体制。 【北爱尔兰自治政府】 1998年4月10日,英爱两国政府及北爱冲突有关各方签署了和平协议,此后选举产生了北爱地方议会,建立了南北爱跨界合作机构。1999年11月,北爱议会推举成立由北爱多党分享权力的执行委员会-北爱自治政府。英向北爱移交地方事务管理权,爱尔兰放弃对北爱领土的主权要求。12月北爱自治政府正式运作,行使除国防、外交和税收等属于中央权力之外的立法和行政权。南北爱部长理事会、英爱政府间会议、英爱理事会等机制也正式启动。这是近25年来北爱新教派与天主教派首次共享北爱管理权,也是自1972年英政府对北爱实行直接统治以来,北爱首次拥有自治政府。后因北爱各派在缴械等问题上争执不下,北爱和平进程屡遭挫折。
2001年7月1日,北爱政府首席部长特林布尔因抗议爱尔兰共和军未按协议期限(2001年6月30日)缴械而宣布辞职,和平进程再陷危机。9月英政府被迫中止北爱政府运作。10月底,爱尔兰共和军宣布开始解除武装,为北爱和平僵局带来转机。11月6日,特林布尔重新当选首席部长,北爱地方政府再次恢复运作。2002年4月8日,爱尔兰共和军再次宣布单方面封存部分武器,再次推动北爱和平进程前进。2002年10月,因爱尔兰共和军在北爱地方政府中进行间谍活动,英政府再次中止北爱政府运作。
2002年10月和2003年3月,英首相布莱尔与爱尔兰总理埃亨两次就北爱问题举行会谈,商讨解决办法。 【议 会】 最高司法和立法机构,由国王、上院和下院组成。上院(贵族院)包括王室后裔、世袭贵族、新封贵族、上诉法院法官和教会大主教及主教。1999年11月,上院改革法案通过,除92名留任外,600多名世袭贵族失去上院议员资格,非政治任命的上院议员将由专门的皇家委员会推荐。2003年2 月英政府提出七项上院改革案,但均遭议会否决,改革上院的计划暂时搁浅。截至2003年2月,上院共有议员690名。议长欧文勋爵(Lord Irvine of Lairg)。下院议员由普选产生,采取最多票当选的小选区选举制度。下院议员任期5年,但政府可决定提前大选。本届下院于2001年6月选出,目前在659个议席中,工党占410席、保守党163席、自民党53席、其他小党和无党派人士29席,下院议长迈克尔·马丁(Michael J. Martin)和三位副议长(通常不投票)占4席。 【政 府】 实行内阁制。由女王任命在议会选举中获多数席位的政党领袖出任首相并组阁,向议会负责。现政府为工党政府,于1997年5月大选获胜执政,2001年6月大选后蝉联执政。主要成员为:首相兼首席财政大臣、文官部大臣托尼·布莱尔(Tony Blair),副首相兼内阁首席大臣约翰·普雷斯科特(John Prescott),财政大臣戈登·布朗(Gordon Brown),大法官兼上院议长欧文勋爵(Lord Irvine of Lairg),外交和联邦事务大臣杰克·斯特劳(Jack Straw),内政大臣戴维·布伦基特(David Blunkett),贸工大臣帕特里夏·休伊特(Patricia Hewitt),国防大臣杰弗里·胡恩(Geoffrey Hoon),环境、食品和乡村事务大臣玛格丽特·贝克特(Margaret Beckett)、国际开发事务大臣克莱尔·肖特(Clare Short)、交通大臣阿利斯泰尔·达林(Alistair Darling)、教育和技能大臣查尔斯·克拉克(Charles Clarke)、文化、传媒和体育大臣泰萨·乔威尔(Tessa Jowell)。 【网 址】 中央政府 www.open.gov.uk 议会 www.parliament.uk 英王室 www.royal.gov.uk 内阁办公室 www.cabinet-office.gov.uk 财政部 www.hm-treasury.gov.uk 外交及联邦事务部 www.fco.gov.uk 国防部 www.mod.uk 贸工部 www.dti.gov.uk 内政部 www.homeoffice.gov.uk 教育及技能部 www.dfes.gov.uk 卫生部 www.doh.gov.uk 交通部 www. dtlr.gov.uk 农业部 www.dardni.gov.uk 国家统计局 www.statistics.gov.uk 海关总署 www.customs.gov.uk 大法官事务部 www.open.gov.uk/lcd 英格兰银行 www.bankofengland.co.uk 英国广播公司 www.bbc.co.uk 伦敦也称“大伦敦”(Greater London),下设独立的32个城区(London boroughs) 和1个“金融城”(City of London)。各区议会负责各区主要事务,但与大伦敦市长及议会协同处理涉及整个伦敦的事务。 【司法机构】 有三种不同的法律体系:英格兰和威尔士实行普通法系,苏格兰实行民法法系,北爱尔兰实行与英格兰相似的法律制度。司法机构分民事法庭和刑事法庭两个系统。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民事审理机构按级分为郡法院、高等法院、上诉法院民事庭、上院。刑事审理机构按级分为地方法院、刑事法院、上诉法院刑事庭、上院。英国最高司法机关为上院,它是民、刑案件的最终上诉机关。大法官欧文勋爵。 【政 党】 政党体制从18世纪起即成为英宪法中的重要内容。主要政党有: (2)保守党(Conservative Party):
主要反对党。前身为1679年成立的托利党,1833年改称现名。领袖伊恩·邓肯-史密斯(Iain
Duncan-Smith)。该党从1979至1997年4次连续执政,成为20世纪在英国占主导地位的政党。在1997年5月和2001年6月两次大选中惨败于工党。保守党的支持者一般来自企业界和富裕阶层,主张自由市场经济。通过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减少公共开支等措施来压低通货膨胀。主张限制工会权利,加强“法律”和“秩序”。
近年来,提出实行“富有同情心的保守主义”,关注教育、医疗、贫困等社会问题。强调维护英国主权,反对“联邦欧洲”,反对加入欧元,主张建立“大西洋共同体”以加强英美特殊关系。强调北约仍是英国安全与防务的基石。现有党员约30万名。 【重要人物】 伊丽莎白二世: 国家元首。全称为“托上帝洪恩,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以及其他领土和属地的女王、英联邦元首、基督教的保护者伊丽莎白二世”。1926年4月21日生,为已故英王乔治六世的长女。6岁时开始接受统治国家的教育,研读法律、历史和语言,能讲流利的西班牙语,也会法语和德语。14岁起开始参加电台广播等各种社会活动。二次大战期间,担任一些社会团体的领导职务,战后担任更多的社会职务,经常巡视英国各地。1952年2月6日即位,1953年6月2日加冕。女王丈夫为菲利普亲王,受封为爱丁堡公爵。生有三子一女,长子查尔斯王子受封为威尔士亲王,是英国王储。女王曾于1986年10月访华。 托尼·布莱尔:首相。1953年5月6日生于苏格兰首府爱丁堡市,笃信基督教,毕业于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法律系,并取得律师资格,担任过就业、工会和工业法等方面的高级律师。1975年加入工党,1983年6月当选下院议员,并连任至今。1988年入选工党影子内阁,先后担任贸工、能源、就业、内政等事务发言人。1992年当选为工党领导机构“全国执行委员会”成员。1994年7月当选为工党领袖。同年,被女王封为枢密院成员。之后力排众议,大刀阔斧对工党进行改革。政治上提出“新工党”、“新英国”口号,取消党章中有关公有制的条款,削弱工会对工党影响。1997年5月出任首相,是工党历史上最年轻的领袖,也是英185年来最年轻的首相。2001年6月大选获胜后,成为英国历史上首位蝉联执政的工党首相,采取较为务实的政策。内政方面,提出“第三条道路”的新思想,主张建立富有活力的市场经济,改革公共服务业,减少政府干预,实行权力下放,选举成立苏格兰和威尔士地方议会,给予英格兰银行自行决定利率的权力,并对上院进行改革。外交方面,开展全方位外交,通过领导人频繁交往和在科索沃、反恐和伊拉克等问题上的合作,进一步加强与美特殊关系;积极参与欧盟建设,首次提出建设欧盟“超级力量”,倡导并推动建立欧盟快速反应部队,参与欧盟机构改革和扩大的磋商,提出根据五项经济指标就加入欧元区举行全民公决;重视发展同中、俄、日等大国关系;与英联邦国家的合作得到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有所改善;突出经济外交,开拓海外市场。提出“人权高于主权”、“新干涉主义”和“失败政权论”等国际关系新理论。主张以军力为后盾,以西方价值观为基础,重塑国际新秩序。 布曾于1988年作为工党代表团成员访华。1997年出席香港政权交接仪式期间,同江泽民主席和李鹏总理会见。1998年10月访华。1999年10月江主席访英期间,与江主席会谈并共同主持《中英论坛》开幕式。2001年10月邀请胡锦涛副主席访英并与胡副主席会谈。对法律、工会、税收、贸易、能源、就业、犯罪等问题感兴趣。喜欢读书,爱好网球、远足和音乐。已婚,夫人切丽曾与布在同一律师事务所做见习律师,1995年被任命为皇家大律师,有三子一女。 【经 济】 2002年,英经济规模居世界第四,是世界第二大海外投资国。私有企业是英国经济的主体,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以上。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3,而制造业仅占1/5。1992年起英经济一直稳定增长。2002-2003财政年,政府财政状况续有改善,财政盈余77亿英镑;就业状况继续好转,失业率和通膨率接近历史最低水平,国际竞争力排名第11位。 (资料来源:2002年英国年鉴 2002-2003年度英国财政预算报告 【资 源】 英是欧盟中能源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也是世界主要生产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家。主要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核能和水力等。2001年,原油及天然液化气日产量达240万桶(约32万吨),位居世界第十。2001年,原油和天然气年产总量为1.16亿吨,比2000年下降7.6%。2001年总发电量达3.32亿千瓦时,其中核电站供应0.90亿千瓦时。英国采煤业完全私有化。到2002年5月,全英有29座地下煤矿,其中深井煤矿16座,共雇佣8600名工人。另外露天煤矿56处,雇佣2600名工人。2001年,深井煤矿产量为1730万吨,露天矿产量为1420万吨。森林覆盖面积279万公顷,占英本土面积约11.5%:其中英格兰约8.7%,苏格兰约16.9%,威尔士约14.1%,北爱约6.1%。英开发核能有几十年的历史,目前供发电的核电站有14座。英重视对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开发。英政府计划在2001-2004年全英对可再生能源的研发拨款2.67亿英镑。英非能源资源不丰富,主要工业原料依赖进口。2001年英非能源资源产量为3.07亿吨,价值24亿英镑。采掘业共有雇员24900人。 (资料来源:2003英国年鉴) 【工 业】 2001年,英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17.5%,从业人员370万,占总就业人口14.5%。主要工业有:采矿、冶金、化工、机械、电子、电子仪器、汽车、航空、食品、饮料、烟草、轻纺、造纸、印刷、出版、建筑等。近几年,工业各业生产情况如下:(1995年=100)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食品饮料烟草 100.9 99.6 101.2 纺织皮革服装 83.7 78.5 68.7 焦炭石油冶炼及核燃料 80.6 82.6 79.6 化纤及人造纤维 106.6 112.5 116.2 主要金属及其产品 94.1 95.0 92.7 工程 111.1 120.3 114.7 其它工业 106.6 104.7 103.8 电子及光学产品 126.1 144.5 132.6 工业总产值 103.1 105.2 102.8 其中制造业 101.9 105.1 102.8 与上年相比 1.9% -2.3% (资料来源:2003 英国经济季评、英国年鉴) 【农牧渔业】 英2001年农牧渔业收入为17.10亿英镑,产值为82.4亿英镑,同比提高0.7%,占国内生产总值0.9%,实际价值同比提高11%,产量同比下降6%。全国3/4的土地用于农业,农业人口约56.8万。截至2002年3月,森林面积约279万公顷,覆盖率为11.5%,木材及木制品主要依靠进口。主要农牧渔业有:畜牧业、粮食业、园艺、渔业。近几年,农牧渔业各项生产情况如下: 1999 2000 2001 小麦总产量(万吨) 1510 1670 1157 每公顷产量(吨) 8.12 8.0 7.1 大麦总产量(万吨) 667 649 670 每公顷产量(吨) 5.74 5.8 5.5 燕麦总产量(万吨) 57.5 64.0 61.5 每公顷产量(吨) 6.17 5.9 5.5 土豆总产量(万吨) 710 661 653 每公顷产量(吨) 39.9 40.0 39.4 油菜籽总产量(万吨) 116.5 112.9 115.9 每公顷产量(吨) 3.08 2.8 2.6 甜菜总产量(万吨) 1032.8 933.5 818.0 每公顷产量(吨) 55.83 53.8 46.1 主要牲畜的存栏数(单位:万头) 牛 1142 1113 1060 羊 4466 4226 3672 猪 728 648 585 家禽 15359 15725 17988 主要畜产品产量: 牛奶(亿升) 143.1 137.8 140.2 鸡蛋(百万打) 740 745 803 牛肉(万吨) 68.0 70.6 645 羊肉(万吨) 40.1 39.0 265 猪肉(万吨) 83.2 73.8 61.0 熏肉(万吨) 23.1 21.3 19.7 家禽肉(万吨) 150.0 151.4 156.4 英是欧洲最重要的捕鱼国之一,其船只和吨位数分别占欧盟的9%和12%。2001年,英渔业产量为718000吨,满足本国67%的需求量,全国家庭鱼消费量约44.2万吨。至2001年底,全国共有7721条注册的捕鱼船,其中总长超过80英尺的船舶有416艘。全国大约有14600名职业渔民。 【服务业】 包括金融保险业、零售业、旅游业和商业服务(提供法律及咨询服务等)。近年来发展迅速,到2001年底从业人员达2280万,占总就业人口的77.5%。2001年总产值比2000年增加1%,其增加值占国内总产值增加值的71.4%。伦敦是世界著名金融中心,从事跨国银行借贷、外汇交易、国际债券发行、基金投资等业务,同时也是世界最大保险市场,最大黄金现货交易市场及船贷市场以及重要非贵重金属交易中心。金融业是英国贸易平衡的主力,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以上,从业人员100多万,达到创纪录的132亿英镑。工党政府执政后首次进行金融监管改革,并于1998年6月成立了金融服务管理局,取代原先英格兰银行的监管职能。 【旅游业】 是英最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2001年,旅游业产值达728亿英镑;从旅游收入上计算,2001年,英国是世界第七大旅游国,收入占世界旅游收入的3.4%。2002年3月,从业人员205.6万,其中自由职业者约为14.8万人。2001年英国国内旅游产值约595亿英镑。2001年,到英国的外国游客达2280万,比2000年减少9%。其中西欧游客比上年减少8%,为1287万人,北美游客比上年减少13%,达423万人,其他地区游客减少9%,达375万,海外旅游总收入为113亿英镑。商务旅游收入34亿英镑,占海外旅游总收入的30%,并有继续发展趋势。2001年,国内游客收入595亿英镑。2000年,全英酒店业总营业额为566亿英镑,比2000年增长7.2%。2001年,全英有各类旅馆6万多家;注册餐饮业企业有51500家,总营业额为182亿英镑,比2000年增长12.1%;各类酒馆共有约49500家,自1990年以来减少8%。2001年2月疯牛病的爆发和“9·11事件”严重影响英国旅游业,损失达150亿英镑。主要旅游地区有:伦敦、爱丁堡、加的夫、布赖顿、格林威治、斯特拉福、牛津、剑桥等。主要观光景点有:歌剧院、博物馆、美术馆、古建筑物、主题公园和商店等。约50%的海外游客主要在伦敦参观游览。 (资料来源:2003 英国年鉴) 【交通运输】 交通基础设施较齐全。陆路、铁路、水路、航空运输均较发达。伦敦有十分发达的地铁网。1994年英法海底隧道贯通,将英国的铁路系统与欧洲大陆的铁路系统连接起来。工党政府目前正探讨制定综合交通政策,以解决交通拥挤和污染问题。近年来的交通运输情况: 【财政金融】 每年4月1日开始新的财政年度。政府财政预算支出包括公共支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开支)、支付债务利息和财务调整。财政预算收入含直接税、间接税和国民保险税收入三项。近几年预算及执行情况如下(单位:亿英镑): 财政收入 3830 3908 4070 财政收入占GDP比率 40.1% 39.1% 38.7% 财政支出 3488 3674 3900 财政支出占GDP比率 36.5% 36.7% 37.1% 净借款 -159 13 110 净借款占GDP比率 -1.7% 0.1% 1.1% 财政盈余 221 114 40 截止2002年2月,黄金储备32亿美元。2002年底,外汇储备(不包括黄金)428亿美元。至2001年底,公共部门净债务为3106亿英镑,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0.7%。 (2002年度 之 经济季评 英国年鉴 IMF统计月刊 英国财政预算) 【主要银行】 英格兰银行(Bank of England),1694年成立,1946年成为英国的中央银行。 【对外贸易】
世界第四大贸易国,2001年贸易额占世界贸易的5.1%。人均出口额高于美国和日本。服务贸易及投资收入占英外贸收入的一半左右并一直处于顺差状态。无形贸易情况良好。奉行自由贸易,主张开放的多边贸易体系和世界贸易的进一步自由化。 2001年主要进口产品有:食品、燃料、原材料、服装、鞋业、电子机械设备、汽车等。主要出口产品有:石油及相关产品、化工产品(主要是医药)、食品、烟草、饮料(威士忌等)、机械设备等。其中机器设备和交通设备占出口的46%,进口的44%。与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主要贸易对象是欧盟成员国、美国和日本。2001年对欧盟的出口占出口总额的58%,进口占进口总额的52%。2001年对美商品出口总额达296亿英镑,占出口总额的15.4%。其次是德国和法国,分别占12.5%和10.2%。对美国商品进口297.13亿英镑,占进口总额的13.2%,其次是德国和法国,分别占12.7%和8.6%。 【对外投资】 2001年英国成为世界第六大对外投资国,海外投资总额达5254亿英镑,对外直接投资395亿美元,证券投资855亿英镑,其他2708亿英镑。截至到2000年底,英在海外的累计投资总额为29176亿英镑,累计直接投资额为6042亿英镑,证券投资累计额为8580亿英镑。(资料来源:2002英国) 【对外援助】 世界第六大对外援助国,认为发达国家有责任帮助最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削减债务,实现可持续发展。承诺将外援比重逐步提高到联合国制订的占GDP0.7%的目标,希各国共同努力以在2015年将世界绝对贫困人口数目减少一半。将援助重点由中东欧、中亚和中东国家转向最不发达国家。2000年12月,英政府宣布将免除23个世界上最贫穷国家所欠约20亿美元的债务。 【外国资本】 英国政府鼓励外国向英国投资,并将其视为引进新技术、新产品、新的管理方法和提高就业、增加出口的有效途径。近年来,英国成为外商在欧洲投资的首选地。2001年,英国吸引外国投资总额538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美国是英国的最大投资国,投资额占48.4%,其次是德国、加拿大和日本,分别占8.2%、6.4%和5.9%。投资领域包括汽车、通讯、信息、电子、医疗设备、金融服务、食品、饮料等。投资形式为收购、兼并现有企业、扩建已有生产厂、建立科研基地或跨国公司区域总部等。2000年,外国在英直接投资862亿英镑,证券投资1746亿英镑,其他投资2818亿英镑。截止到2000年底,外国在英累积直接投资额为3235亿英镑,证券投资总额10321亿英镑,其他投资额16853亿英镑,总额30408亿英镑。 【著名公司及经济团体】 2001-2002年英大公司情况如下: 英荷壳牌集团(ROYAL DUTCH/SHELL GROUP):世界第六大公司,英国及荷兰联合公司,资产总额1224.98亿美元, 2001年总收入1491.46亿美元。总部:Carel van Bylandtlaan 30, The Hague 2596 HR (荷兰 海牙)。电话:31-70-377-9111, 传真: 31-70-377-3115。首席财政官: Judith G. Boynton。网址:www.shell.com。 劳合社(LLOYDS TSB GROUP):世界第一百九十二大公司,总资产3256.19亿美元, 2001年总收入2352.56亿美元。总部:71 Lombard St.,London EC3P 3BS。电话:44-20-7626-1500, 传真: 44-20-7356-1731。首席执行官:Peter B. Ellwood。网址:www.lloydstsbgroup.co.uk。 巴克莱(BARCLAYS):世界第一百七十八大公司,总资产:4723.216亿美元, 2001年总收入250.965亿美元。总部:54
Lombard St., London EC3P 3AH。电话:44-20-7699-5000,
传真:44-20-7283-5055。首席执行官:Matthew William Barrett。网址:www. barclays. co.
uk。 英国石油公司(BP):世界第七大公司, 第二大石油公司。总资产1439.38亿美元, 2001年总收入: 1480.62 亿美元。总部:1
Finsbury Circus, London EC2M 7BA。电话:44-20-7496-4000, 传真:
44-20-7496-4630。首席执行官:John G. S. Buchanan 。网址: www. bpamoco. com。
【人民生活】 实行公共保健、社会保险等福利制度。1999年人均收入1.5万英镑。实行五天工作制。1999年,全日制雇员平均每周工作38.3小时;1999平均周工资为384.5英镑,其中金融从业人员平均周工资为510英镑。1999年4月起实行最低工资制度,自2000年10月起21岁以上的雇员每小时最低工资为3.7英镑,自2000年4月起21岁以下的雇员每小时最低工资为3.2英镑。每年享受至少4个星期的假期,带薪假不超过5个星期。1999年消费物价上涨率为2.2%,工资上涨率为3.9%。1999年4月至2000年3月,英家庭周平均收入为480英镑,周平均支出为359英镑,分别比上年度增长5%和2%。 (资料来源:1999-2000英国经济季评) 【军 事】 建军时间约在17世纪中期。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为英军名义上的最高统帅。最高军事决策机构是“国防与海外政策委员会”,首相任主席,成员有国防大臣、外交大臣、内政大臣、财政大臣等;必要时,国防参谋长和三军参谋长列席会议。国防部为国防执行机构,既是政府行政部门,又是军事最高司令部。现任国防部长为胡恩(1999年10月起任职)。 (资料来源:2002-2003英国财政预算 英国防部资料) 公立学校学生免交学费,约占学生总数的93%。私立学校师资条件与教学设备都较好,但收费高,学生多为富家子弟,约占学生总数的7%。著名的高等学校有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爱丁堡大学等。 学校种类 学校数量 在校学生 公立幼儿园 3214 14.9万 公立小学 22798 524.6万 公立中学 4306 394.8万 私立学校 2403 63.3万 特殊学校 1480 11.2万 委培学校 337 1.0万 总 计 34538 1010.0万 英格兰和威尔士的中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是30%,苏格兰为40%,北爱为45%。大学及高等学院共计153所(不包括开放大学 OPEN
UNIVERSITY)。2000-2001年度,高校在校学生206.8万。(资料来源:2003英国年鉴) 剑桥大学
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建于13世纪初期,有30个彼此独立的学院。剑桥大学更侧重自然科学的教学和研究。现有学生16900名,硕士和博士生占39.85%,留学生占42%;教授、学者及讲师共计1000名。 【新闻出版】 英国报纸的人均销量比任何发达国家的都多。全国现共有约1300多种报纸,9000种周刊和杂志,2001年1~6月各主要报刊平均日发行量如下(单位:万份):《每日快报》90.7,《每日邮报》238.1,《每日镜报》215.1,《每日星报》67.7,《太阳报》350,《金融时报》46;《每日电讯报》96.9,《卫报》39,《独立报》19.6,《泰晤士报》66.7,《世界新闻》397,《星期日快报》87.7,《星期日镜报》181,《星期日邮报》230.9,《人民报》138.6,《星期日电讯报》76.9,《观察家报》42,《星期日泰晤士报》135.4。
广播电台局(the Radio Authority):负责批准及管理所有独立电台的服务,监督节目及广告质量。 独立电视委员会(Independent Television Commission):负责批准和规管商业电视台服务。拥有ITV(第三频道)、第四频道和第五频道。ITV节目始播于1955年,24小时全天服务,面向全国,三分之一时间播放新闻,其它时间播放体育、喜剧、游戏和电影等。主要靠广告赞助。第五频道始播于1997年3月。 随着因特网的迅猛发展,各主要报刊、电视均有网络版,其中BBC在线是被访问最多的网站。 英国政府文化、媒体、体育部负责新闻广播事务。 【对外关系】 英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5 个核大国之一,并为联合国、欧盟、北约、英联邦等120个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目前,英有13 块海外领地,同185个国家建立了外交或领事关系(2002年)。冷战结束后,随着英实力的削弱,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呈下降趋势。1997年5月,工党政府上台后,对外交政策做了较大调整,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积极参与全球事务,使英外交处境和国际地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倡导“第三条”道路,以求在新形势下增强英竞争力,并寻求资本主义的延续和再发展。提出改革联合国安理会职能及决策程序,改写联合国宪章,授予联合国进行“人道主义干涉”的权力。对欧洲政策更趋积极、灵活、务实,加大融入欧洲的力度,努力促成欧盟实现东扩,推动欧盟改善与俄罗斯关系,倡导欧洲共同防务建设,积极推动建立欧洲快速反应部队。进一步加强与美特殊关系,在科索沃、阿富汗、北约东扩、美伊战争等重大国际问题上与美保持一致。重视发展与其他大国关系,努力改善同中、俄、印、日等大国关系。努力维系同英联邦国家的传统联系,保持和扩大在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强调在打击恐怖主义、环境保护、人权、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上的国际合作。推出“新干涉主义”、“国际共同体”及“失败政权论”等国际关系新理论,主张以军力为后盾,以西方价值观为基础,重塑国际新秩序。 【对当前重大国际问题的态度】 关于当前国际形势:认为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国相互依存程度增加,全球化趋势发展。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统治下的和平”利大于弊。世界及欧洲安全基本稳定,但仍存在恐怖主义、非法移民、气候变化、金融市场动荡、地区冲突和危机等诸多不稳定因素。认为“9.11”事件后国际关系正发生重大变化。世界秩序只有建立在以西方价值观为基础的国际社会体系上,才能维持安全与繁荣。积极推行“新干涉主义”。英积极谋求加强与美国的“特殊关系”,力图增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于伊拉克问题:认为联合国对伊多年制裁并未能迫使伊解除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伊对地区和世界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支持美国 “打伊倒萨” 的立场。说服美将伊问题提交联合国,并积极进行外交斡旋,促成安理会通过第1441号决议。2003年3月20日,未经联合国授权,派兵4.5万人参加美对伊战争。主张联合国在伊重建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强调欧洲、欧美弥合分歧和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关于朝鲜核问题:认为朝鲜重新启动核设施并要求国际原子能机构人员离开是不可接受的,威胁到了地区和国际安全。朝核问题不单是朝美间的双边问题,也是国际问题,应在多边框架内予以解决,国际社会应加大对朝压力,促其履行其国际义务,并中止核武发展计划。 关于中东政策:主张通过谈判和对话解决巴以问题。对巴以冲突升级表示关注。主张确保以生存权,支持巴建国。要求巴停止恐怖活动,以从巴被占领土撤军,双方重开谈判。敦促美采取切实措施,加大介入力度,防止中东局势进一步恶化。主持召开了中东问题伦敦国际会议。 关于打击恐怖主义及阿富汗问题:认为,“9·11”事件表明,恐怖主义已成为英及世界安全的重大威胁,强调反恐应标本兼治,加强国际合作,消除恐怖主义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根源。全力配合并积极参与美的反恐行动。主张采取预防性措施,防止“失败”国家成为国际安全的威胁。 对欧洲防务建设态度积极,希在其中发挥领导作用。积极推动建立欧洲快速反应部队。但强调北约仍是欧洲防务的基石。 认为欧安组织是预防冲突的有效手段,支持其在解决科索沃等危机中发挥作用,但认为欧安组织不能替代北约的作用,两者应加强合作。 关于巴尔干问题:积极参与北约对南联盟军事打击及战后维和,欢迎海牙国际法庭审判米洛舍维奇,主张向巴尔干地区提供援助,支持南联盟关于建立“塞尔维亚和黑山”新国体的协议。 关于联合国:认为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发展、保护人权及打击恐怖主义等全球性挑战方面负有重要责任,并应发挥更大的作用。主张改革联合国,强化其预防和解决冲突的能力,按成员国国民生产总值所占份额交纳会费。积极参与维和行动。主张改革安理会,增加安理会常任和非常任理事国席位。 关于裁军及导弹防御计划:是“全面核禁试条约”和“化学武器公约”的正式签字国,并积极推动国际社会就“生物武器公约”达成一致。欢迎美俄进一步削减进攻性战略核武器,对美宣布退出反导条约保持沉默,对美导弹防御计划由反对转向支持。 关于环保问题:认为环境问题在国际事务中的位置日益重要,发达国家应带头执行“二十一世纪日程”和“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并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已批准“京都议定书”,对美拒绝“京都议定书”表示不满。 关于世界经济:认为全球自由贸易趋势不可阻挡,主张强化国际市场经济体系,加强世界贸易组织作用,通过国际多边贸易机制解决摩擦和争端。支持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品征收零关税,积极支持举行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利用英的传统海外关系,促进对外出口。主张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增加透明度,加强监管,提高效率。 关于人权问题:认为人权具有普遍性,提出“人权高于主权”、“人道主义干预”等理论。要求联合国对“人道主义干预”制定准则。支持设立国际刑事法庭,严惩侵犯人道主义行为。近年来,英的人权政策渐趋务实,表示在此问题上应进行建设性对话。 【同中国的关系】 于1950年承认中国。1954年6月17日中英达成互派代办的协议,1972年3月13日两国签订了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1984年12月19日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两国关系进入良好发展时期,双方进行了一系列重要互访并签订了许多合作协议。1989年后,英对中国制裁,两国关系出现严重倒退。1991年梅杰首相访华,中英关系解冻。但此后不久,两国关系又因英方推行“三违反”的香港政改方案而再次跌入低谷。双方基本上无高层往来,经贸关系受到较大影响。1994年下半年起,两国关系出现改善势头。1997年布莱尔出任首相后提出以香港为桥梁,全面发展两国关系。中英实现了香港政权的顺利交接和平稳过渡。近年来,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中英关系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1998年,两国政府首脑成功互访,两国签署了联合声明,建立了全面伙伴关系。1999年10月,应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陛下邀请,江泽民主席作为中国元首对英国进行首次国事访问,取得了圆满成功,为两国关系在新世纪中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2001年,两国高层继续保持密切往来和接触,10月,胡锦涛副主席对英进行了正式访问。双方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及军事等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交流与合作也十分活跃。 1997年工党政府上台以来,中英高层往来情况如下: 英方:外交大臣库克(1998年1月)、农业大臣坎宁安(1998年4月)、国际发展事务大臣肖特(1998年6月)、副首相普雷斯科特(1998年7月)、首相布莱尔(1998年10月)、海军参谋长鲍尔斯上将(1999年3月)、文化大臣史密斯(1999年5月)、贸工大臣拜尔斯(1999年6月)、上议院议长兼大法官欧文勋爵(1999年9月)、下议院议长布思罗伊德女士(1999年9月)、国防参谋长格思里上将(1999年10月)、英议会外委会主席安德森(2000年6月)、教育与就业大臣布兰基特(2000年6月)、国防大臣胡恩(2000年6月)、副首相普雷斯科特(2000年10月)、英女王堂弟、英国际贸易总局副主席、英无形贸易委员会总裁肯特公爵(2000年10月)、国际发展大臣肖特(2000年10月)、海军参谋长埃森海上将(2001年6月)、副首相普雷斯科特(2001年7月)、空军参谋长斯夸尔(2001年10月)。 此外,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在纽约出席各国议长千年大会议期间会见英议会下院议长布思罗伊德(2000年8月);朱镕基总理在出席南非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期间与布莱尔首相举行双边会晤。(2002年9月)。 中英两国政府间签订的重要协定和协议有:关于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1954年6月),关于互换大使的联合公报(1972年3月),互设总领馆协定(1984年4月),第二个科技合作协定(1984年3月),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84年12月),空间科技合作谅解备忘录(1985年1月),第二个经济合作协定(1985年6月),投资保护协定(1986年5月),解决资产问题协定(1987年6月),环境合作备忘录 (1996年7月),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补充议定书 (1996年9月),中英在广州和爱丁堡相互设立总领事馆的协议 (1996年9月),中英联合声明(1998年10月),1999-2002年文化交流执行计划(1999年4月),关于教育合作的联合声明(1999年7月),中英法律合作谅解备忘录(1999年),中英两国政府关于教育合作的框架协议(2000年),中国进出口银行与英国出口信贷担保局合作协议(2000年)、中英两国政府关于互设文化中心的备忘录(2002年)。 2002年,中英关系总体上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两国各领域、各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十分活跃,中英全面伙伴关系的内涵得到进一步充实。两国保持高层密切接触和往来。5月,应英上院议长兼大法官欧文勋爵邀请,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对英进行首次正式访问,分别会见了英首相布莱尔、副首相普雷斯科特,与欧文勋爵举行会谈,双方就进一步加强在政治、经贸等领域的合作达成共识。英副首相普雷斯科特同月第五次访华,与中方主要就可持续发展问题交流看法,协调立场。布莱尔首相与江主席就印巴紧张局势互致信函。布莱尔首相与朱镕基总理就南非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互致信函,并在出席此会期间举行双边会晤。唐家璇外长(1月)与斯特劳外交大臣(7月)实现互访,就进一步发展双边关系、加强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磋商与合作达成共识。两位外长在出席第57届联合国大会期间举行了双边会晤,并就伊拉克、朝核、印巴局势、巴以冲突等问题3次通电话。两国外交部就全球经济、反恐、军控、国际安全、人权、亚洲、中亚和非洲等议题进行了多次磋商。 两国司法、军事、议会交流有所加强。10月,中国公安部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孙明山访英,与英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打击犯罪的合作谅解备忘录》。8月,英总检察长戈德·史密斯勋爵访华。3月,英国陆军参谋长迈克尔·沃克上将访华,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熊光楷5月访英,与英国防部副参谋长巴格诺尔将军举行两军首次高级防务磋商。5月,英国议会英中小组主席查普曼访华。10月,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曾建徽率团访英。 【同欧盟及其他西欧国家的关系】 采取积极的欧盟政策,寻求在欧洲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主张欧盟应是独立国家的联盟,而不是联邦制的超国家实体。主张保持各国的民族特性,反对在国防、边境、税务和社会保障等领域放弃国家否决权。支持欧盟改革和扩大,加强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协调。现工党政府对加入欧元立场积极,承诺在2003年就加入欧元的五项经济条件做出评估,并视评估情况决定是否交由全民公决。 2001年2月,英首相布莱尔与法国总统希拉克、总理若斯潘在法国举行两国一年一度的高峰会晤。双方同意在打击跨界非法移民、欧盟防务等方面加强合作。 “9·11”事件后,布莱尔首相赴德、法,与德总理施罗德和法总统希拉克协调立场。10月,在欧盟根特特别首脑会议期间,英、法、德三国首脑就反恐怖问题进行小范围会晤。11月,英就该问题在伦敦召开了欧盟部分领导人非正式会晤。 2002年2月,英首相布莱尔与德国总理施罗德就欧盟改革及提高欧盟部长理事会工作效率联合提出建议。5月13日,布对德工作访问,商讨欧洲局势、国际形势及阿富汗和中东问题,呼吁国际社会联合一致,实现阿及中东的和平。9月24日,施访问英国,讨论双边关系,这是施连任后首次出访。 2002年,法国宣布解除进口英国牛肉的禁令,并关闭了英非常关注的桑特加难民营。1月,英法外长联袂出访非洲大湖区,并于4月就刚果问题发表联合声明。英首相布莱尔8月在法休假期间与法新任总理拉法兰就伊拉克问题举行非正式会晤。10月,在欧盟布鲁塞尔首脑会上,布莱尔与法总统希拉克因改革欧盟共同农业政策分歧发生激烈言辞交锋,法方宣布将一年一度的法英首脑峰会推迟至2003年春。在12月哥本哈根首脑会上,英提出要为土耳其入盟设立时间表,遭到法德反对。 【同美国的关系】 1783年9月3日,英美签署《美英巴黎条约》,承认美国独立。1791年10月,向美派出公使级外交代表,同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根据英美签订的一系列协定,英可从美获得核武器技术、导弹惯性导航技术和卫星技术,并取得在美进行核试验的方便。2002年2月14日,美首次邀请英在美华达州进行次临界地下核试验,两国防务合作迈上新台阶。美在英共有驻军约3万人,驻欧美国海军司令部设在伦敦,主要的军事基地有米尔登霍尔(美空军第3航空队司令部驻地)、拉肯希斯、阿尔康伯里等。 【同俄罗斯和其它独联体国家的关系】 认为俄在国际事务中起着关键作用,俄保持稳定、民主有利于欧洲长久和平。鼓励俄政治、经济改革进程。支持扩大与俄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普京上台后,英率先与俄建立了密切的关系,支持俄打击车臣恐怖分子。 2001年3月,英首相布莱尔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欧盟首脑会议上,与首次与会的俄总统普京举行单独会谈,主要讨论俄经济改革问题。10月,布莱尔首相访俄,寻求俄支持美英打击恐怖主义。同月,英外交大臣斯特劳访俄,对俄打击车臣极端组织表示支持。11月,英提议成立“俄罗斯-北大西洋理事会”,以取代1997年成立的北约-俄罗斯常设联合理事会,进一步加强北约同俄的合作。2001年12月,英俄签署《销毁化学武器协定》,英允向俄提供1200万英镑用于销毁俄境内的化学武器。同月,普京访英,与布莱尔就双边关系、阿富汗局势、俄与北约关系、美退出反导条约及中东问题等进行了非正式会谈。双方就成立反恐工作小组及加强在销毁化学武器方面的双边合作达成协议。 重视同乌克兰等独联体国家的关系,表示尊重独联体各国保持主权和领土完整,鼓励其进一步改革。积极发展与独联体国家的经贸合作。支持乌无核国地位。希与哈萨克斯坦发展长期伙伴关系。 积极寻求扩大在中东欧国家的影响,支持北约和欧盟东扩,支持爱沙尼亚等国加入欧盟。2000年2月,英外交大臣库克访问格鲁吉亚。 2001年2月,与拉脱维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发起关于三国加入欧盟行动计划,英重申支持三国入盟,并允在一些具体领域提供帮助。 【同中东欧国家关系】 支持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支持保加利亚、罗马尼亚
2007年加入欧盟。称白俄罗斯选举不符合国际标准,对白改革继续施加压力。因克罗地亚拒绝配合前南国际刑事法庭工作,暂停批准克与欧盟签署的《稳定和联系协议》,但仍支持克加入欧盟,希望克与国际法庭合作。 开始“英捷行动方案”,加强双边司法内务合作,打击有组织犯罪、非法移民、洗钱等犯罪活动。
2002年1月25日,英外交大臣斯特劳会见来访捷外长Kavan
,就捷加入欧盟、北约等问题会谈。3月,捷国防部长Tvrdik访英,与英国防部长胡恩就军事合作、打击恐怖主义等问题会谈。4月8日,英首相布莱尔访捷,与捷总理泽曼就双边关系、国际安全及捷入盟等问题进行会谈。10月29日,布与来访捷总理弗拉迪米尔·什尔德拉会谈,就国际形势、欧盟扩大、双边关系等会谈。 与韩国保持密切关系,英女王1999年4月对韩进行了国事访问。2000年10月,布莱尔于汉城第三届亚欧会议期间会晤了韩国总统金大中。2001年12月,布莱尔会见来访的金大中,对“阳光政策”表示支持。 2002年3月12日,朝贸易部长Rikwang Guny 访英,与英外交与贸工国务大臣西蒙斯女男爵、外交部政务次官麦克沙恩会见。双方就英部长级代表团访朝、英提升驻朝外交机构级别等问题进行了讨论。8月25日,英任命戴维·斯林为首任英驻朝大使,10月中旬赴任,两国关系由代办级升为大使级。 【与日本关系】 重视与日关系。日本是英国重要的贸易伙伴,是“可信赖”的国际合作伙伴。支持日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不反对日美强化安全合作。2000年7月,布莱尔首相出席在日本冲绳举行的8国集团首脑会议。2001年7月,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访问英国,与布莱尔就经济改革、《京都议定书》和美导弹防御计划举行会谈。2001年1月,日本防卫厅长官中谷元访问英国,会见英国国防大臣胡恩。 2002年1月9日,英外交大臣斯特劳会见来访的日外相田中真纪子,就共同打击恐怖主义、阿富汗重建、印巴紧张局势及双边合作等问题进行会谈。1月25-29日,英外交部政务次官麦克沙恩访日,讨论反恐方面的合作、日在阿富汗重建中的作用及日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安全措施等问题。4月29日,英副首相普雷斯科特和外交大臣斯特劳,会见来访的日外相川口顺子,就双边关系、阿富汗局势、中东形势等问题举行会谈。此访是川口顺子1月任外相以来的首次出访。 2002年1月3-8日,英首相布莱尔访问南亚四国,与孟加拉国总理齐亚、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和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举行会谈。与印签署“新德里宣言”,谴责对印议会的恐怖袭击,要求巴严厉打击恐怖主义,并要求印保持克制。10月12日,布会见来访印总理瓦杰帕伊,讨论南亚局势、印巴关系、英印关系、伊拉克问题等,决定进一步推动两国经贸关系发展,争取5年内将双边贸易额扩大到100亿英镑(约155亿美元)。 2002年5月28-29日,英外交大臣斯特劳访巴、印,与巴总统穆沙拉夫、印外长辛格就印巴局势等会谈。7月18-20日,斯访印、巴,与印外长亚施旺特·辛哈、巴国家安全顾问米什拉和外交国务部长就双边关系、印巴局势和跨界恐怖主义问题会谈。7月2-4日,英国防大臣胡恩访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呼吁巴重视解决克什米尔跨界恐怖活动问题。 2002年1月28日,斯特劳会见来访的印外长辛格,讨论双边关系、反恐问题及印巴局势,同意进一步加强两国关系和反恐合作。12月11日,斯会见来访印外长亚施旺特·辛哈,就英印关系、印巴局势、双边经贸往来等问题进行讨论,同意增加英印之间的直航班机,重申英支持印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支持斯里兰卡政府与反政府武装“泰米尔猛虎组织”达成协议。决定2003-2004年向斯提供1500万英镑发展援助。促进尼泊尔安全与和平,协助尼打击反政府武装游击队,决定本财年向尼提供2000万英镑的援助。支持缅甸政府与反对党的政治对话。支持东帝汶首届政府,向东提供3000万英镑重建资金,称英在东
“解放与重建及自治政府的筹建中发挥了领导作用”。5月20日,英驻东大使馆开馆。 2002年4月,巴以冲突不断恶化,英对此表示关注,主张通过谈判和对话解决巴以问题。主张确保以生存权,支持巴建国。要求巴停止恐怖活动,以从巴被占领领土撤军。双方重开谈判。敦促美采取切实措施,加大介入力度,防止中东局势进一步恶化。 2002年2月12-15日,英外交大臣斯特劳访土耳其、以色列、巴勒斯坦及阿富汗,与阿拉法特、沙龙、以外长佩雷斯会谈,讨论以巴问题。10月16日,斯特劳同巴计划与国际合作部长纳比勒·沙阿斯会谈,敦促巴制止恐怖行为。 与伊拉克关系:支持采取包括军事打击在内的一切措施遏制伊拉克生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企图,积极参加美对伊军事行动,并设立禁飞区,美英战机频频空袭伊。支持“石油换食品”安排。2001年以来,放松了对伊民用物品出口的限制。“9·11”事件后,英不支持将军事打击的目标扩大到伊拉克。 与利比亚关系:欢迎利将洛克比空难两嫌疑犯交第三国审判,与利就英女警察遭利驻英使馆外交人员枪杀事件达成协议。1999年7月与利复交,中断15年的两国关系恢复正常,此后,对利采取接触政策。2002年1月,英首相办公室发言人就洛克比空难案法庭审判结果发表谈话,要求利比亚为其被判决有罪的官员承担责任。在利就赔偿问题立场松动后,英利关系进一步缓和。8月6日,外交部政务次官奥布莱恩访问利比亚,会见了利总统卡扎菲,讨论反恐、洛克比空难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等问题。敦促利比亚融入国际社会,参加反恐斗争。这是近20年来英部长级官员首次访利。 【与英联邦国家关系】 2000年6月,由于斐济发生军事政变,英联邦部分终止了斐济的成员国身份,并警告所罗门群岛,如果它不恢复民主治理,也将面临同样的制裁。9月,英联邦议会大会在伦敦召开,库克外交大臣出席并发表题为《塑造一个充满希望的英联邦》的演讲强调英联邦在全球化时代为其成员提供实现繁荣的潜力,并称英联邦能够在支持民主、人权和良政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2002年3月,第33届英联邦政府首脑会议在澳大利亚库拉姆举行,英国指责津巴布韦穆加贝总统在竞选过程中以暴力和恐吓手段操纵选举,不承认津选举的合法性。3月19日,英联邦三人小组在伦敦会议决定中止津会员资格一年。 【同非洲国家关系】 重视发展对非关系,宣布非洲为其外交重点之一。支持非洲国家推进市场经济和进行民主改革。支持非洲联盟建设,帮助其完成非洲发展目标。支持“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在非洲促进优良政府、进行地区及次地区开发、预防冲突等。主张尽早解决最不发达国家债务负担,增加对非发展援助。提出解决非洲贫困和气候变化的途径是可持续发展。 2001年3月,民主刚果总统约瑟夫·卡比拉访英,英对卢萨卡和平表示完全支持,敦促卡继续推进和平进程。 2001年9月,英对冈比亚政府驱逐英驻冈副高专做出反应,要求冈政府召回其驻英副高专,停止计划中的双边访问,并重新审议双边关系。 2002年1月30日,英外交大臣斯特劳与法国外长维德里纳联袂出访刚果、卢旺达、布隆迪和乌干达,与非洲国家领导讨论非洲地区形势,敦促各国共同努力,打破中部非洲地区和平进程的僵局。这是英法外长首次共同出访中部非洲。 2月,英首相布莱尔对加纳、塞拉里昂、尼日利亚和塞内加尔进行访问,指出英军在稳定非洲局势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并呼吁建立一支非洲维和部队,解决刚果等国的战争问题。 5月15-17日,外交部政务次官阿莫斯女男爵访莫桑比克,会见莫总理,英免除莫一切债务。8月1日,布访莫桑比克,2日访南非。 1月21日,英向刚果(金)尼拉贡戈火山喷发事件中的受难者提供200万英镑的紧急援助。4月10日,英外交大臣斯特劳与法国外长维德里纳就刚问题发表共同声明,对刚建立一个分权政府表示欢迎。7月16日,英国特使和美国非洲事务副国务卿共同访刚,与刚总统卡比拉讨论刚境内各派达成协议和解决大湖地区危机等问题。 欢迎安哥拉政府与“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UNITA)”签署协议。11月12日,英国-安哥拉论坛会议在伦敦召开,敦促安政府实行必要的政治和经济改革,并在地区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 欢迎塞拉利昂完成收缴武器进程及塞与联合国就成立特别法庭签署协议,继续向塞提供援助。 继续对津巴布维施加压力,敦促津尽快恢复法治和重返民主轨道。11月7日,津就英对津官员实施旅游限制的做法采取报复性措施。 推动国际社会解决苏丹问题,欢迎苏丹政府与反政府武装“苏丹人民解放运动”谈判取得突破。 【同拉美国家关系】 主张与拉美国家加强在安理会改革、禁毒、环保等领域的合作。重视发展与拉美国家的经贸关系,呼吁相互开放市场、促进相互投资。对古巴采取接触政策。重申对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但与阿根廷关系有所改善。2001年2月,英阿(根廷)签署协议,允许阿飞机和船只前往马岛。2001年7月底至8月初布莱尔访问牙买加、巴西、阿根廷和墨西哥。布成为马岛战争后首位访阿的英政府首脑。2001年12月,英外交部敦促阿根廷通过民主方式解决德拉鲁阿总统辞职引发的经济与政治危机。 2002年3月13-14日,英国防大臣胡恩访问阿根廷,与阿国防部长豪纳雷纳就联合国维和部队合作等问题会谈,称两国应该实现和解。11月4日,英外交大臣斯特劳与来访阿外长卡洛斯·鲁考夫会见,就英阿关系及反恐等问题交换意见,并宣布两国外交部建立高层定期会晤机制,支持阿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行的磋商。 4月3-4日,英外交大臣斯特劳访问巴巴多斯,并赴圭亚那出席两年一度的英国-加勒比论坛,就加强英与加勒比国家间关系、地区安全、毒品、国际贸易、投资和可持续发展等议题进行讨论。 11月11-13日,墨西哥总统福克斯访英,与英王伊丽莎白二世、英首相布莱尔等会谈,讨论加强双边关系、促进欧洲与拉美合作等问题。英计划两年内向墨追加15亿美元的投资。 关注委内瑞拉局势,呼吁委建立“合法民主的政府”,希望查维斯总统辞职能防止更多的流血冲突。查再次上台后,英呼吁查与国内各团体进行对话,表示委、拉美及世界各国政权更替应以“民主的”方式进行。 谴责哥伦比亚FARC组织拒绝和谈的行为,呼吁哥FARC、ELN、AUC等组织放弃暴力,同政府进行对话与谈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