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USA)  
美洲 美国(USA)
申请费用(美元) $1200(美元)
官方回执需时 4周
注册需时 15-18月
有效期 10年
所需资料 1申请人名称及地址
2申请商品或服务项目
3商标图样
4 商标最早使用的日期
5使用证明
6本国注册证明文件
杂费(包括银行手续费和翻译费) 500(人民币)
查询费 $184(美元)
 
 国 家 概 况 
 

  【国家名称】 美国(USA)

  【国家面积】 937.2615万平方公里,本土东西长4500公里,南北宽2700公里,海岸线长22680公里


   【国家人口】 2.83亿(2001年)。其中白人约占82%,黑人约占13%,亚裔约占3.3%,华人约160多万,多已入美国籍。通用英语。56%的居民信奉基督教新教,28%信奉天主教,2%信奉犹太教,信奉其他宗教的占4%,不属于任何教派的占10%

  【国家首都】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Washington D. C.),人口约52万(2000年)。

【国 庆 日】 7月4日(美国独立日,1776年)。

   【简  况】 位于北美洲中部,领土还包括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岛。北与加拿大接壤,南靠墨西哥湾,西临太平洋,东濒大西洋。海岸线22680公里。大部分地区属于大陆性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气候。中北部平原温差很大,芝加哥1月平均气温-3℃,7月24℃;墨西哥湾沿岸1月平均气温11℃,7月28℃。
   原为印第安人聚居地。15世纪末西班牙、荷兰、法、英等国开始向北美移民。到1773年,英已建立13个殖民地。1775年爆发独立战争。1776年7月4日通过《独立宣言》,正式宣布建立美利坚合众国。1787年制定联邦宪法,1788年华盛顿当选为第一任总统。在1776年后的100年内,美领土几乎扩张了10倍。2000年12月,布什当选为美第43任总统。

   【行政区划】 全国共分50个州和1个特区(哥伦比亚特区),有3042个县。联邦领地包括波多黎各和北马里亚纳;海外领地包括关岛、美属萨摩亚、美属维尔京群岛等。各州名称:亚拉巴马、阿拉斯加、亚利桑那、阿肯色、加利福尼亚、科罗拉多、康涅狄格、特拉华、佛罗里达、佐治亚、夏威夷、爱达荷、伊利诺伊、印第安纳、艾奥瓦、堪萨斯、肯塔基、路易斯安那、缅因、马里兰、马萨诸塞、密歇根、明尼苏达、密西西比、密苏里、蒙大拿、内布拉斯加、内华达、新罕布什尔、新泽西、新墨西哥、纽约、北卡罗来纳、北达科他、俄亥俄、俄克拉何马、俄勒冈、宾夕法尼亚、罗得岛、南卡罗来纳、南达科他、田纳西、得克萨斯、犹他、佛蒙特、弗吉尼亚、华盛顿、西弗吉尼亚、威斯康星、怀俄明。

   【政  治】 1月20日,布什就任美第43任(第54届)总统。美新政府平稳实现权力过渡,施政重点放在减税、教育、能源等国内问题上,推动国会通过了减税、教育改革等议案。“贸易促进授权”议案也已获国会众议院通过。5月,民主党成为国会参议院多数党,对布什施政牵制加大。

  “9·11”事件对美政治、经济、社会等产生重大影响。布什政府将反恐作为压倒性目标,设立了内阁级“本土安全办公室”,并首次将保卫本土安全提升为美军的首要任务。为稳定经济,布什政府迅速采取一系列措施。国会两党对政府给予有力支持,通过了《反恐法》、反恐救援400亿美元紧急拨款等议案。布什本人的支持率基本维持在85%。

  “9·11”事件后,两党纷争一度暂息,但党派斗争并未停止。随着美打恐取得进展,民主党着眼国会中期选举,力图转守为攻,在减税及预算案等议题上与共和党较量。

   【政  府】 总统内阁制。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兼武装部队总司令。总统的行政命令与法律有同等效力。总统通过间接选举产生,任期四年。政府内阁由各部部长和总统指定的其他成员组成。内阁实际上只起总统助手和顾问团的作用,没有集体决策的权力。2001年1月20日,乔治·沃克·布什宣誓就任总统。副总统理查德·布鲁斯·切尼(Richard Bruce Cheney),昵称迪克·切尼(Dick Cheney)。内阁有14 名部长,主要成员有:国务卿科林·鲍威尔(Colin Luther Powell,黑人),财政部长保罗·奥尼尔(Paul O’Neill),商务部长唐·埃文斯(Don Evans),国防部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Donald H. Rumsfeld)。

  【宪  法】 1776年7月4日制定了宪法性文件《联邦条例》。1787年5月制定了宪法草案,1789年3月第一届国会宣布生效。它是世界上第一部作为独立、统一国家的成文宪法。两个世纪以来,共制定了27条宪法修正案。重要的修改有:1791年9月由国会通过的包括保证信仰、言论、出版自由与和平集会权利在内的宪法前10条修正案,后通称“民权法案”(或“权利法案”);1865年和1870年通过的关于废除奴隶制度和承认黑人公民权利的第13条和15条修正案;1951年通过的规定总统如不能行使职权由副总统升任总统的第25条修正案。宪法的主要内容是建立联邦制的国家,各州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包括立法权;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立法、行政、司法三部门鼎立,并相互制约。

  【国  会】 国会是最高立法机构,由参、众两院组成。两院议员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参议员每州2名,共100名,任期6年,每两年改选1/3。众议员按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名额选出,共435名,任期两年,期满全部改选。两院议员均可连任,任期不限。参众议员均系专职,不得兼任政府职务。本届国会(第107届)于2000年11月7日与总统大选同时通过选举产生。参议院三分之一席位(34席)和众议院全部435个席位经过改选。共和党和民主党在新一届国会参、众两院的席位对比分别变成50:50和221:212(众院中另两席为独立人士)。由于副总统切尼依法兼任参议长,在参院拥有可打破平衡的投票权,因此共和党仍掌握对两院的控制权。参议院临时议长斯特罗姆·瑟蒙德(Strom Thurmond),多数党(共和党)领袖特伦特·洛特(Trent Lott),少数党(民主党)领袖托马斯·达施勒(Thomas Daschle)。众议院议长丹尼斯·哈斯特德(Dennis Hastert),多数党(共和党)领袖理查德·阿米(Richard Armey),少数党(民主党)领袖理查德·格普哈特(Richard Gephardt)

  【司法机构】 设联邦最高法院、联邦法院、州法院及一些特别法院。联邦最高法院由首席大法官和8名大法官组成,终身任职。联邦最高法院有权宣布联邦和各州的任何法律无效。现任首席大法官威廉·伦奎斯特(William Rehnquist)。

  【政  党】 美国有多个党派,但在国内政治及社会生活中起重大作用的只有共和党和民主党。

  (1)共和党(Republican Party):成立于1854年。1861年林肯就任总统,共和党首次执政。此后至1933年的70多年中,除16年外,共和党一直主政白宫。1933年至2001年之间,曾有艾森豪威尔(1953年1月至1961年1月),尼克松、福特(1969年1月至1977年1月),里根(1981年1月至1989年1月),布什(1989年1月至1993年1月)执政。该党领袖为总统或落选总统候选人,主席现为吉姆·吉尔摩(Jim Gilmore)。一般而言,在总统大选中投票给该党候选人的选民即为其党员。

   (2)民主党(Democratic Party):1791年成立,当时称共和党。1794年改称民主共和党,1828年改为民主党。1861年南北战争前夕,民主党内部分裂,该党的南方奴隶主策划叛乱。南北战争结束后,民主党在野24年。1885年克利夫兰当选总统。此后该党又大部分时间在野。1933年开始,民主党人罗斯福、杜鲁门、肯尼迪、约翰逊、卡特、克林顿先后当选总统执政。该党领袖为总统或落选总统候选人,主席现为特里·麦考利夫(Terry McAuliffe)。一般而言,其党员是大选中投民主党候选人票的选民。

  (3)第三党有绿党(Green Party)和改革党(Reform Party)等。

  【重要人物】 乔治·沃克·布什:总统,共和党。1946年7月6日生于康涅狄格州,系美国前总统乔治·H·W·布什长子。1968年获耶鲁大学学士学位。1975年获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94年11月当选为得克萨斯州州长,1998年竞选连任成功,成为该州历史上首位获选连任的州长。2000年12月当选总统。

  理查德·布鲁斯·切尼(Richard Bruce Cheney),昵称迪克·切尼(Dick Cheney),副总统,共和党。1941年生于内布拉斯加州。曾就读耶鲁大学和怀俄明大学,获怀俄明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1968至1977年在白宫任职。1978-1989年任众议员。1989至1993年担任布什政府的国防部长。1993年卸任后投身商界。2000年12月当选副总统。

   【经  济】 美国具有高度发达的现代市场经济,其劳动生产率、国内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额均居世界首位,有较为完善的宏观经济调控体制。1994年,经济受新经济因素推动,开始出现快速增长,经济增长率达到4%。1995年和1996年,经济增速有所放慢,但仍分别达到2.7%和3.6%。1997年后经济恢复高速增长势头。1997年至2000年经济增长率均超过4%。

  美国经济2001年明显放缓,全年增长率1.2%,四个季度增长率分别为1.3%、0.3%、-1.3%、1.7%。美股市在“9·11”事件后出现大幅波动,后逐渐回升,2001年12月31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收于10021.60点,比年初缩水5.9%;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收于1950.40点,比年初下挫14.9%。美政府为刺激经济,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美联储年内11次降息,联邦基金利率降至1.75%,达40年来最低水平。2001财年(2000年10月1日至2001年9月30日),美国联邦政府财政盈余为1271亿美元,较上年下降1093亿美元。2001年外贸逆差为3463亿美元,比上年有所下降。2001年主要经济数字:

  国内生产总值(GDP):102081亿美元(按时价计算);93338亿美元(按1996年价格计算)。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按时价计算):35843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1.2%

  汇率(2001年12月31日):1美元=8.2766元人民币

  通货膨胀率:1.6%(消费价格指数);2.7%(不含能源和食品的消费价格指数)

  失业率:4.7%

   【资  源】 自然资源丰富。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钾盐、磷酸盐、硫磺等矿物储量均居世界前列。其他矿物有铜、铅、钼、铀、铝矾土、金、汞、镍、碳酸钾、银、钨、锌、铝、铋等。战略矿物资源钛、锰、钴、铬等主要靠进口。探明煤储量35,966亿吨。探明原油储量270亿桶。探明天然气储量56,034亿立方米。森林面积约44亿亩,覆盖率达33%。

  【工  业】 2000年,非农业生产部门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为77615亿美元(按1996年价格计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4.1%,制造业产值15946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3%。工业产出的指数为145.7(以1992年为100,下同),其中制造业151.6,耐用品制造业190.0,非耐用品产业114.8,矿业100.7。非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指数为117.3(以1992年为100)。汽车和建筑业在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为美国经济的两大支柱。2000年,制造业就业人数为1846.9万,矿业54.3万,建筑业669.8万。2001年(估计值),制造业就业人数为1769.7万,矿业56.3万,建筑业686.1万。非农业产品出口额7194亿美元。近年来,在信息、生物等领域科技进步推动下,产业转型加快,劳动密集型产业进一步被淘汰或转移到国外。与此同时,信息等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产品更新换代日益加快,利用高科技改造传统产业也取得进展。主要的工业产品有汽车、航空设备、计算机、电子和通讯设备、钢铁、石油产品、化肥、水泥、塑料及新闻纸、机械等。

   部分工业产品产量:

             1995年   1999年   2000年(估计值)

  原油(百万桶)     2394    2164     2125

  煤(百万吨)      1033.0   1099.1     1075.5

  发电量(亿度)     33578    36777      /

  钢(百万短吨)     97.5     106.4      /

  电子计算机(万台)    2306.4   2829.4      /

  (资料来源:2001年美国统计数字摘要)

  主要金属产量:

          1995年    1999年   2000年(估计值)

  铜(千吨)     1850     1600      1450

  铁(百万吨)     61      58       61

  金(吨)      317      341      330

  银(吨)      1560     1950      2060

  铝(千吨)     3375     3779      3700

  锌(千吨)     614      843      860

  铅(千吨)     394      520      480

  (资料来源:同上)

  各种能源产量(单位:万亿英国热单位)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总产量     72.53    72.55   72.52

  原油      13.66    13.24   12.54

  天然气     19.39    19.29   19.30

  煤       23.21    23.72   23.33

  核电      6.68     7.16    7.73

  水电      3.72     3.35    3.23

  太阳能     0.07     0.07    0.08

  (资料来源:同上)

  1999年总发电量中,煤发电占51.4%,核电占19.8%,天然气发电占14.8%,石油发电占3.1%。

   【农  业】 农业高度发达,机械化程度高。以1996年价格计算,1998年至2000年农业产值分别为1003亿、1060亿、1205亿美元。2000年,农、林、渔业就业人数334万。共有农场217万个,耕地面积94300万英亩。粮食总产量约占世界产量的1/5。2000年农产品出口总额为516亿美元,主要出口地区依次为日本、加拿大、墨西哥、欧盟、韩国、台湾、中国大陆和香港。当年农产品进口额390亿美元。

  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百万吨)

           1995年   1999年   2000年

  小麦        59     63     61

  玉米        188    240     253

  大豆        59     72     75

  大米(已加工)   5.6     6.5     6.0

  棉花(百万包)   19.7    13.9    17.0

   (资料来源:2001年美国统计数字摘要)

   主要农产品出口量(单位:百万吨)

           1995年    1999年   2000年

  小麦        33.7     29.5     30.0

  玉米        52.7     49.4     50.5

  大豆        23.1     26.5     26.5

  大米(已加工)   3.1     2.6      2.8

  棉花(百万包)   9.4     4.3      6.8

  (资料来源:同上)

  主要农产品占世界同一产品总产量比重(%)

          1995年    1999年    2000年

  小麦       11.0      10.7     10.5

  玉米       36.5      39.6     43.4

  大豆       47.4      45.3     44.1

  大米(已加工)  1.5       1.6      1.5

  棉花(百万包)  23.0      16.4     19.5

   (资料来源:同上)

  主要农产品出口占世界同一产品总出口量比重(%)

           1995年    1999年    2000年

  小麦       33.9      26.2      28.1

  玉米       81.1      67.5      69.8

  大豆       72.4      57.2      54.6

  大米(已加工)  14.8      10.4      12.2

  棉花       33.0      18.3      24.8

  (资料来源:同上)

   【服 务 业】 2000年服务业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47251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1.2%。运输及公共事业就业人数669.3万,服务业(餐饮、娱乐、商业服务等)4038.4万,金融保险及房地产业761.8万,批发及零售业3019万。服务出口、进口额分别为2951亿、2153亿美元,顺差798亿美元。最大的四家零售商为:沃尔玛、西尔斯·雷巴克、塔尔盖特、联邦百货。最大的三家人寿保险公司为:大都会人寿保险、宝德信金融(Prudential Financial)集团、纽约人寿保险。

  【旅 游 业】 1999年,美国旅游业总支出4516亿美元,到美国旅游的外国游客为4850万人次,旅游收益744亿美元(交通费除外)。1999年和2000年旅游业顺差分别为142亿、194亿美元。游客主要来自加拿大、欧洲、墨西哥等地。外国游客参观的主要城市依次为:纽约、洛杉矶、奥兰多、迈阿密、旧金山等;主要州依次为:加利福尼亚州、佛罗里达州、纽约州、夏威夷州、内华达州等。

   【交通运输】 美国拥有完整而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运输工具和手段多种多样。1998年至2000年产值分别为2887亿、3027亿、3139亿美元。与运输业相关的产品和服务约占美经济总量的11%,吸纳了1/8的就业。

   铁路:二战以来处于衰落状态,在客运中已不占重要地位。2000年一级铁路总长12.1万英里。1997年货运量为37.4亿吨英里,约占全国货运总量的1/3。最大的铁路公司依次为:太平洋联合、伯林顿圣达菲、CSX、南方诺福克等。

   公路:1999年高速公路总长393.2万英里。1999年注册小汽车数约13243万辆,注册卡车约8315万辆,分别较1998年增加8.9%和147%。1997年公路货运量为10.51亿吨英里,约占货运总量的1/4;客运量为41300亿人英里,占客运总量的90%。

   水运:1996年百吨级以上商用轮船注册数为5289艘,总吨位1202万吨。此外,美国的很大部分船队是在巴拿马和利比里亚注册的。1997年,水运货运量为7.04亿吨英里。2000年,水运里程2.6万英里。

   空运:航空运输在交通运输中的比重逐年提高。目前美国国内客货空运约占世界总量的50%。1997年,航空货运量1360万吨英里,客运量4630亿人英里。2000年,公用机场达5317处。主要航空公司是:美国航空、联合航空、德尔塔、西北、大陆航空等。主要航空业制造公司为:波音-麦道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联合技术公司。主要航空港是:芝加哥、亚特兰大、达拉斯、洛杉矶、旧金山、丹佛、底特律等。

   管道运输:1999年,美国输油、输气管道总长分别是17.9万英里和123.5万英里。1997年输油管道总运量为6.17亿吨英里,占国内货运总量的16.61%。

  【财政金融】 70年代至90年代初,美国政府奉行赤字财政政策,大幅增加社会福利和军事支出。尤其是在80年代初期,里根政府一方面减免税收,同时扩大政府支出,特别是军费开支,导致美国联邦财政赤字急剧扩张。1992年,美联邦财政赤字达到2904亿美元的历史最高峰,占当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高达4.9%。1993年克林顿政府上台后将“减赤”作为施政重点之一,加强了税收征管,同时一度减少军费开支并将部分社会保障支出划归地方政府负担。联邦财政于1998年财政年度开始实现盈余692亿美元,约占GDP的0.8%。布什政府2001年1月上台以来,积极实行减税计划,2001年减税额达400亿美元。“9·11”事件后,政府开支大幅增加,财政盈余减少,预计2002财年将出现赤字。

  近年美国联邦政府财政收支情况:(单位:亿美元)

         1999财年  2000财年  2001财年  2002财年

  预算收入     18275   20252    19910   19461

  预算支出     17019   17888    18639   20523

  收支差额     1255    2364    1271   -106.2

  (资料来源:2002年总统经济报告,2002财年数据为初步估计值)

  2000年,美国国际储备(包括货币当局持有的黄金、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和储备头寸、外汇等)总计685.31亿美元。(数据来源:2002年总统经济报告)

  2001财年结束时,美国公债总额为33393亿美元,外债总额为24682亿美元。(数据来源:美国财政部)

  近年来,美国政府逐步放宽对金融业的管制,金融业兼并重组加剧,商业银行总数已从1985年14000多家减少到1998年的不足9000家。1999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有关法案,进一步取消了证券、保险及商业银行分业经营限制。美主要商业银行有:

  (1)花旗集团(Citigroup):1955年纽约花旗银行与纽约第一银行合并,改名为纽约第一花旗银行,1962年改为第一花旗银行,1967年改为花旗公司。总部设在纽约。1998年与旅行者集团合并组建花旗集团,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金融服务公司。2001年资产总额达10500亿美元。

  (2) J.P.摩根大通公司(J.P.Morgan Chase & Co):2000年12月由J.P.摩根公司和大通-曼哈顿公司合并而成,总部设在纽约。2001年资产总额6936亿美元。

  (3) 美洲银行公司(Bank of America Corp):美洲银行于1904年成立,总部在旧金山。1998年与国民银行合并为美洲银行公司,成为横跨东西两岸的全国性银行。2001年资产总额达6218亿美元。

  (4)第一银行公司(Bank One Corporation):1957年成立。1998年与芝加哥第一国民银行合并。总部在芝加哥。2001年资产总额达2690亿美元。

  此外主要商业银行还有:第一联合银行、美林银行、威尔斯·法格银行、美国银行、美国国民城市银行、美怡银行等。

  【对外贸易】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和服务贸易国。美国政府利用全球化大力推动自由贸易,拓展海外市场,推动并主导全球经济规则的调整和制订。1993年,克林顿政府促使国会批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主持召开首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994年,美国推动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同意在2020年前实现贸易自由化;主办美洲国家首脑会议,通过2005年“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克林顿政府并推动国会批准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最终协议。2001年美国主导美洲国家首脑会议通过《魁北克声明》和《行动计划》,确定在2005年1月前完成有关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的全部谈判、最迟于2005年12月成立该自由贸易区的时间表。

  2001年,美国商品和服务贸易总额为2353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534亿美元,其中商品和服务出口1003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620亿美元;商品和服务进口13500亿美元,比上年下降914亿美元。

  自1991年以来,美国对外贸易逆差逐年上升。2000年,美国商品和服务贸易逆差为3757亿美元,达历史最高水平。受经济不景气的影响,2001年美国进出口均有所下降,商品和服务贸易逆差减小为3463亿美元,占GDP的3.4%。据美方统计,美对中国货物贸易逆差2001年为830亿美元,比上年下降0.9%,对日本货物贸易逆差为690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5.4%。由于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美国内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

  美国主要出口商品为:化工产品、机械、汽车、飞机、电子信息设备、武器、食品、药品、饮料等。主要进口商品是:食品服装、电子器材、机械、钢材、纺织品、石油、天然橡胶以及锡、铬等金属。

  2001年主要贸易对象:

  主要出口国和地区  占出口总额的比例(%) 主要进口国和地区 占进口总额的比例(%)

    加拿大         22.4        加拿大        19.0

    墨西哥         13.9        墨西哥        11.5

    日 本         7.9         日本         11.1

    英 国         5.6         中国         8.9

    德 国         4.1         德国         5.2

    欧 盟         21.2        欧盟         19.2

  (资料来源:美国季度经济报告)

  近年美国对外贸易情况 (单位:亿美元)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商品和服务进口总额  12298    14414    13500

  商品和服务出口总额  9585    10657    10037

  差额         -2713    -3757    -3463

  【对外投资和外国资本】 截至2001年底,美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约为15864亿美元(以时价计算)。2001年美国对外直接投资为1412亿美元,投资的主要行业是金融保险业(471亿美元)、制造业(359亿美元)、批发贸易(193亿美元)、石油业(183亿美元)。

   近年美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情况(单位:亿美元)

  主要投资地  加拿大  欧洲  拉美  非洲  中东   亚太

  2000年     183   769  199   11   19   210

  2001年     200   682  315   13   10   196

  (资料来源:美国经济数据统计局 2001年为初步估计值)

  截至2001年底,外国对美国直接投资总额约为15024亿美元(以时价计算)。2001年外国对美国直接投资为1329亿美元,较上年的3356亿美元有大幅下降。投资的主要行业是金融保险业(379亿美元)、制造业(356亿美元)、信息产业(260亿美元)、专业科技服务业(65亿美元)、批发零售业(45亿美元)。

  近年外国对美国直接投资主要情况(单位:亿美元)

  主要投资来源地 加拿大  欧洲  拉美  非洲  中东  亚太

  2000年      283   2492  154   /    /   403

  2001年      169    721   21   /   9.5   95

  (资料来源:同上 2001年为初步估计值)

  据中方统计,2001年美国对华投资项目2594个,同比增长1.61%;合同资金额75.05亿美元,同比下降4.62%;实际投入43.72亿美元,同比下降0.34%。截至2001年底,美对华投资项目累计达33734个,合同资金额677.74亿美元,实际投入金额350.3亿美元。

  【对外援助】 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对外援助额总体趋减。

  1997财政年度对外军事援助总额为38.6亿美元,1998财政年度为35.9亿美元,1999财政年度为36.8亿美元。

  1999财政年度美主要对外军事援助国及数额(单位:百万美元)

  受援国 以色列  埃及  巴基斯坦  约旦  保加利亚  匈牙利

  数额   1860  1301   110.8   76.1   9.5    8.6

  1997财政年度对外经济援助总额为91.7亿美元,1998财政年度为103.2亿美元,1999财政年度为123.1亿美元。

  1999财政年度美主要对外经济援助国及数额(单位:百万美元)

  受援国 以色列 埃及 俄罗斯 乌克兰 约旦 哥伦比亚 印尼 秘鲁

  数 额 1080  860  689  223   214   212  197 196

  (数据来源:2001年美国统计数字摘要)

  【对外债务和债权】 到1997年6月,美国对外负债共1.18万亿美元;外国共积欠美国债务6,787亿美元。美国净外债约4,000亿美元。

   【主要大公司】 沃尔玛公司(Wal-Mart Stores),地址:702 S. W. Eighth St. Bentonville, AR 72716; CEO: H. Lee Scott Jr.;2001年营业收入达2198亿美元,拥有资产834亿美元。

  埃克森·美孚公司(Exxon Mobil),地址:5959 Las Colinas Blvd. Irving, TX 75039; CEO: Lee R. Raymond; 2001年营业收入达1916亿美元,拥有资产1432亿美元。

  通用汽车公司(General Motors),地址:300 Renaissance Center Detroit, MI 48265; CEO: G. Richard Wagoner Jr.;2001年营业收入达1773亿美元,拥有资产3240亿美元。

  福特汽车公司(Ford Motor),地址:1 American Rd. Dearborn, MI 48126; CEO: William Clay Ford Jr.; 2001年营业收入达1624亿美元,拥有资产2765亿美元。

  通用电器公司(General Electric),地址:3135 Easton Turnpike Fairfield, CT 06431; CEO: Jeffrey R. Immelt; 2001年营业收入达1259亿美元,拥有资产4950亿美元。

  花旗集团(Citigroup),地址:399 Park Ave. New York, NY 10043; CEO: Sanford I. Weill; 2001年营业收入达1120亿美元,拥有资产10500亿美元。

  雪佛龙-德士古公司(Chevron Texaco),地址:575 Market St. San Francisco, CA 94105; CEO: David J. O"Reilly; 2001年营业收入达997亿美元,拥有资产776亿美元。

  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地址: New Orchard Rd. Armonk, NY 10504; CEO: Samuel J. Palmisano; 2001年营业收入达859亿美元,拥有资产883亿美元。

  菲利普·莫里斯公司(Philip Morris),地址:120 Park Ave. New York, NY 10017; CEO: Louis C. Camilleri; 2001年营业收入达729亿美元,拥有资产850亿美元。

  弗莱森电讯(Verizon Communications),地址:1095 Sixth Ave. New York, NY 10036;CEO:Ivan G. Seidenberg;2001年营业收入达672亿美元,拥有资产1708亿美元。

  美国国际集团(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地址:70 Pine St. New York, NY 10270;CEO:Maurice R. Greenberg;2001年营业收入达624亿美元,拥有资产4930亿美元。

  美国电力公司(American Electric Power),地址:1 Riverside Plaza Columbus, OH 43215;CEO:E. Linn Draper Jr.;2001年营业收入达613亿美元,拥有资产473亿美元。

  杜克能源公司(Duke Energy),地址:526 S. Church St. Charlotte, NC 28202;CEO:Richard B. Priory;2001年营业收入达595亿美元,拥有资产484亿美元。

  美国电报电话公司(AT&T),地址:32 Sixth Ave. New York, NY 10013 ;CEO:C. Michael Armstrong;2001年营业收入达591亿美元,拥有资产1653亿美元。

  波音公司(Boeing),地址:100 N. Riverside Plaza Chicago, IL 60606; CEO:Philip M. Condit;2001年营业收入达582亿美元,拥有资产483亿美元。

  (以上按美国《财富》500强排名)

   【人民生活】 1999年至2001年个人收入总额分别为77694亿、83192亿、87235亿美元。2001年个人收入主要构成:工资和薪金收入50982亿美元,其他劳务收入5538亿美元,资产收益7435亿美元,租金收入1426亿美元,股息收入4163亿美元,利息收入9936亿美元,转移支付净额(老人、儿童、残疾人、失业、卫生保健等社会福利减去个人社会保险额)11488亿美元。美个人储蓄率(个人储蓄额/可支配收入)近年呈不断下降趋势,1997年和1998年分别为4.2%、2.2%,2000年降至1.0%。“9·11”事件后,个人储蓄率有所上升,2001年为1.6%。1998年,每千人拥有小汽车487.7辆。1999年,每千人拥有电视机847台、电话(含移动电话)990部、个人电脑520台。2000年,每千人拥有电话(含移动电话)1100部、个人电脑590台。美国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全国20%最低收入家庭占全国收入的比重从1980年的5.3%下降到1998年的4.2%;20%最高收入家庭占全国收入比重从1980年的41.1%上升到1998年的47.2%。1999年贫困人口3463万人,贫困率12.7%。美国的社会福利分为社会保险和非社会保险两种。属于社会保险福利项目的有:老残保险、失业保险和其他就业保险;属于非社会保险福利项目的有:对抚养儿童困难家庭的补助、社会保障收入、食品券、医疗补助、住房补助和能源补助。2001年人均寿命77.26岁,其中男性74.37岁,女性80.05岁。2001年出生率为14.2‰,死亡率为8.7‰。

  【军   事】 总统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掌握最高指挥权。进攻性战略武器和核武器的使用权集中在总统手中。国家军事指挥系统由国家安全委员会、国防部和参谋长联席会议组成。国家安全委员会是最高决策机构,由总统、副总统、国务卿和国防部长组成,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和中央情报局局长列席。国防部是总统指挥全军的办事机构。参联会既是总统、国防部长和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军事咨询机构,又是向联合司令部发布总统和国防部长命令的军事指挥机关。参联会和三军参谋部负责拟定作战计划并具体实施作战指挥。国防部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Donald Rumsfeld);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理查德·迈尔斯(Richard Myers)空军上将;中央情报局局长乔治·特内特(George Tenet)。

  截至2001财年底,美国现役官兵人数为138.5万,其中陆军47.8万,海军38.0万,海军陆战队17.3万,空军35.3万。在海外驻军29.5万,其中在欧洲驻军12.1万,在亚太驻军14.7万。美国战略核力量分别隶属海、空两个军种。至2001财年底,有战略导弹982枚,其中陆基洲际导弹550枚,潜射战略导弹432枚;战略轰炸机207架(编制内170架,超出编制37架),战略导弹潜艇18艘。战略核弹头7448个,战术核弹头近5000个,航空母舰12艘。

  “9·11”事件后,美国进一步调整军事战略,加快建立由核与非核进攻性打击系统、导弹防御系统和能迅速应付恐怖威胁的国防基础设施构成的“新三位一体”战略力量组合。

  美国同世界上40多个国家和地区订有多边和双边军事条约,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近1000 处军事基地和设施,向40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军事援助,与90多个国家和地区订有援外军事训练计划。美国对外军事装备销售额近年呈增长趋势:1998年为83亿美元,1999年为122亿美元,2000年为121亿美元,约占世界军售总额的1/3。

  近几年财政年度国防开支情况如下:

              1998   1999   2000   2001

  国防开支(亿美元)     2712.5   2748.7  2945.0  3085.3

  占联邦政府支出(%)    16.2    16.1   16.5   16.6

  占国内生产总值 (%)    3.2   3.0    3.0    3.0

  文化教育

  【教  育】 中小学教育主要是由各州教育委员会和地方政府管理。学校分公立、私立两类。多数州实行十年义务教育。各州学制不一,大部分为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高等教育有两年制的初级学院和技术学院,四年制的大学本科和二至四年的研究生院。2002财年教育预算为565亿美元,主要用于布什政府提出的“提高学生成绩和不让一个孩子落后”等计划。国会还通过了教育改革议案,重点为加强公立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等。

  著名高等学府有: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莱分校、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耶鲁大学、加州理工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杜克大学等。

  【新闻出版】 美国报业系统庞大,2001年全国发行量最大的十家英文日报如下:《华尔街日报》、《今日美国》、《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华盛顿邮报》、《纽约每日新闻》、《芝加哥论坛报》、《新闻日报》、《休斯敦纪事》和《达拉斯晨报》。美国最有影响的三大报纸为《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和《华盛顿邮报》。

   美联社是美国最大的通讯社,1848年在芝加哥成立,1893年成为联营公司,1990年将总部迁到纽约。在国外有3个总分社、60多个分社;与世界上115个国家有交换新闻关系。合众国际社是美国第二大通讯社,1958年由前合众社和国际新闻社合并组成,总部设在纽约。国外有80多个分社,拥有一个世界范围的图片网。

   美国有电视台1000多家,其中商业电视台约960家,教育电视台约320家;有线电视网7900余家。全国共有广播电台8807家,对外广播电台19家。最大的两家对外广播机构为美国之音和美国广播电视网,均属官方电台。美国最大的几家全国性广播网是全国广播公司(NBC)、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美国广播公司(ABC)、有线新闻广播公司(CNN)和福克斯(FOX)等。

  【对外关系】 2000年,克林顿政府继续推进美全球战略。在欧洲,美努力维护其对欧洲事务的主导地位,但与盟国在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等问题上存在明显分歧。在亚洲,美加强与日本、韩国的军事合作,调整对朝鲜半岛和南亚地区的政策。在中东,美加大推动巴以和谈的力度,对伊拉克和伊朗保持压力。美同时努力扩大对非洲、拉美的影响。美推进全球战略并不顺利,美在对外事务中表现出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继续遭到国际社会的反对和抵制。

  2001年,布什政府对外奉行强硬政策,单边主义突出,受到国际社会广泛批评和抵制。“9·11”事件后,美将反恐作为对外政策重点,加强同盟关系,改善大国关系,寻求国际社会合作,在全球范围推进反恐。

  截至1998年12日,美国与世界上184个国家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

  【同中国的关系】 1972年2月, 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美国在公报中声明“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

  一部分”的立场,标志着中美两国20多年相互隔绝状态的结束。1978年12月15日,中美两国发表了《中美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同年1月,邓小平副总理访美。在中美建交的同时,美国宣布断绝同台湾的“外交关系”,之后又撤走驻台美军,终止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美国国会于1979年3月通过了违反《中美建交公报》、干涉中国内政的《与台湾关系法》,美国总统吉米·卡特于当年4月签署。1982年8月17日,中美发表《八·一七公报》,对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作出了分步骤直至最后解决的规定。这一公报连同《上海公报》和《中美建交公报》一起,即通常所称的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构成中美关系的基础。

  中美《八·一七公报》发表后,两国关系取得较大发展,高层互访增多,主要有:1984年4月,里根总统访华。1985年7月,国家主席李先念访美。1989年2月,乔治·布什总统访华;同年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访美。1989年6月北京政治风波后,美宣布对华进行“制裁”,导致两国关系恶化。

  从1990年开始,两国关系虽时有起伏,但逐步恢复正常。1992年,由于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向台湾出售150架F-16战斗机,严重违反中美《八·一七公报》,两国关系一度恶化。从1993年开始,中美两国元首每年都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举行会晤。1994年6月,美国政府宣布将人权问题与予华最惠国待遇问题脱钩。1995年5月,美政府宣布允许台湾当局领导人李登辉以所谓“私人”名义于当年6月访美,严重违反中美三个联合公报。1996年3月,在中国进行军事演习期间,美国向台湾海峡附近水域派遣军舰,公然向中国炫耀武力。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侵犯中国主权的行径,中国政府同美方进行了严正交涉和坚决斗争。1997年10月底至11月初,应美国总统克林顿的邀请,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对美国进行了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国家元首12年来首次访美,访问取得了重大成果。两国元首就21世纪中美关系发展框架和发展方向达成重要共识,决定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基础上处理中美关系,共同致力于建立建设性的战略伙伴关系。1998年6月25日至7月3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应江泽民主席的邀请,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这是美国国家元首9年来首次访华。1999年4月6-12日,朱基总理应美国总统克林顿的邀请对美国进行了正式访问。这是中国总理15年来首次访美。5月8日,美国轰炸我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严重损害了中美关系。同年9月11日,江泽民主席和克林顿总统在奥克兰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举行会晤,取得了积极成果,两国关系逐步走上恢复与改善的轨道。 11月15日,中美达成并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

  2000年,中美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和发展。

  两国保持了高层接触和交往的势头。2月17日至18日,外交部副部长杨洁篪与美副国务卿塔尔博特举行中美战略安全磋商。双方重点就全球和地区安全、中美关系,特别是台湾问题交换了意见。3月18日至22日,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霍尔布鲁克应唐家璇外长邀请访华。江泽民主席、钱其琛副总理、唐家璇外长和杨洁篪副外长分别予以会见,王光亚副外长与霍就联合国事务等问题举行了会谈。3月28日至30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伯杰应中国政府邀请访华。江泽民主席、朱基总理、钱其琛副总理、中央外办刘华秋主任分别会见了伯杰。唐家璇外长与伯杰举行会谈。伯杰在会谈和会见中表示,美国将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不支持台湾加入必须是主权国家才能参加的国际组织。4月8日,美国副国务卿皮克林约见中国驻美大使李肇星,通报美国中央情报局对美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责任调查的结果。美方只承认使用了不合适的目标定位方法,而且每一级审查都未能发现其中错误。美方对中央情报局八名人员进行惩处,其中一名已被解雇。4月10日,王光亚副外长召见美驻华大使,强烈要求美国政府对轰炸事件切实进行全面彻底的调查,兑现美方关于赔偿中方财产损失的承诺,严惩肇事者,给中国政府和人民一个满意的交代。同日,外交部发言人发表谈话指出,美方的解释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5月28日,江泽民主席和美国总统克林顿通电话,就中美关系等问题交换意见。6月22日至23日,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应唐家璇外长邀请访华。江泽民主席、朱基总理、钱其琛副总理分别予以会见,唐家璇外长与奥举行了会谈。奥在会谈和会见中表示,美国政府理解台湾问题的重要性和敏感性。美国政府奉行一个中国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不支持台湾加入只有主权国家才能参加的国际组织。7月7日至8日,美国副国务卿霍勒姆访华,与王光亚副外长举行了中美军控与防扩散磋商。7月28日,唐家璇外长在曼谷出席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议期间会见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9月8日,江泽民主席在纽约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期间与美国总统克林顿举行正式会晤,就中美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同日,江泽民主席在纽约出席了由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等美友好团体举行的午餐会,并就中美关系发表了重要演讲。同日,陪同江主席出访的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会见了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伯杰和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霍尔布鲁克。9月14日,唐家璇外长在出席联大会议期间再次与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举行会谈。 10月22日至29日,应美国副国务卿皮克林的邀请,外交部副部长杨洁篪赴美举行中美副外长级政治磋商。11月15日,外交部长唐家璇在文莱会见了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11月16日,江泽民主席和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出席文莱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举行正式会晤,就中美关系、台湾、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问题交换了看法。同日,陪同江主席出访的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在文莱会见了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伯杰。 12月14日,江泽民主席和胡锦涛副主席分别致电祝贺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乔治·沃克·布什正式当选为美国第43任总统,理查德·切尼当选副总统。12月15日,美国会通过“综合拨款法”,对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财产损失赔偿款项2800万美元作出安排。12月17日,唐家璇外长致电祝贺鲍威尔被提名为美新一届政府国务卿。

  2000年,美国政府继续在台湾问题上违反承诺,干涉中国内政。美方与台湾当局进行变相官方往来和接触。美国总统克林顿和美国国会对陈水扁上台表示“祝贺”。美方允许陈水扁、吕秀莲在美“过境”,派内阁成员赴台湾出席所谓“美台工商联合会年会”。美国政府多次派军事代表团访台,同台湾当局举行所谓军售年会,并先后于3月和6月宣布售台“鹰式”防空导弹和雷达设备以及用于增强台F-16战斗机电子对抗和低空导航能力的装备。 9月,美方再次宣布计划售台AIM-120先进中程空对空导弹、“鱼叉”式反舰导弹和先进通讯系统等价值13亿美元的四项军售,使全年美售台武器总额高达18.67亿美元。2月初,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了《加强台湾安全法》法案。10月初,美国国会通过“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议案。中国政府针对美方在台湾问题上的错误行径进行了坚决斗争,要求美方恪守一个中国政策、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和美方的有关承诺,妥善处理台湾问题,不与台湾当局进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来,停止售台武器,明确承诺不向台湾提供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及其相关技术、设备和配套系统,明确反对《加强台湾安全法》,不支持台湾加入必须是主权国家才能参加的国际组织。美国总统克林顿和美国政府多次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和“三不”承诺,反对美国国会通过《加强台湾安全法》。

  中美在人权领域的斗争仍然激烈。2月25日,美国国务院发表了1999年度关于各国人权状况的所谓“人权报告”。“报告”涉华部分虽称中国在人权领域有一些进展,但继续对中国的人权状况进行恶毒歪曲和攻击,并对中国的宗教政策和依法处理“法轮功”问题说三道四。2月27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对美方的这一行径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要求美方遵守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停止借口所谓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4月18日,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第56届会议上,美国提出旨在干涉中国内政的所谓“中国人权状况”决议案,中国提出对该提案不采取行动的动议。会议以22票赞成,18票反对,12 票弃权通过了中国的动议。这是中国自1990年以来第九次挫败西方反华提案。

  2000年5月1日, 美国国际宗教自由委员会发表年度报告,该报告涉华部分对我宗教政策进行恶毒攻击。5月3日,外交部发言人发表谈话,对此表示极大愤慨和坚决反对,要求美国政府从中美关系大局出发,停止利用宗教等问题干涉中国内政,反对上述报告,采取切实措施消除其恶劣影响,以免给中美关系制造新的麻烦和障碍。9月5日,美国国务院发表“2000年度国际宗教自由报告”,其中涉华部分粗暴干涉中国内政,无视中国政府依法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和正常宗教活动的事实,以捏造、歪曲事实的方式,对中国的宗教政策和宗教自由进行无端攻击。9月6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要求美方立即停止和纠正这种极其错误的行为。

  2000年,中美双边贸易、投资以及经济技术合作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00年,中国同美国双边贸易总额为744.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1%;其中中方出口额521亿美元,比上年出口增长24.2%,中方进口额223.6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5%;中方顺差297.4亿美元。美国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是美国第四大贸易伙伴。

  4月7日,中美商贸联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与美国商务部长戴利共同主持了会议。会议就美对华永久正常贸易关系、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贸易投资、行业合作及商业法律等双方关心的问题广泛交换了意见。会后发表了联合声明。江泽民主席、朱基总理分别会见了戴利一行。10月27日,中美经济联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在美国华盛顿举行,财政部长项怀诚和美国财政部长萨默斯主持了会议。双方就宏观经济与金融、国际法律实施、经济结构改革和区域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和磋商。

  2000年5月24日,美国会众议院以237票赞成、197票反对表决通过了对华永久正常贸易关系议案。9月19日,美国会参议院以83票赞成、15票反对、2票弃权通过该案。10月10日,该案经克林顿总统签署成法。这对于推动中美经贸合作和两国关系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美方议案中干涉我内政、损害我利益的内容,中方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并表明坚决反对的立场。7月18日,美国会众议院以218票反对、147票赞成击败众议员罗尔巴克尔提出的“取消对华正常贸易关系”议案,美对华正常贸易关系延长一年。

   2000年1月11日至12日,中美第三次环境与发展讨论会在美国夏威夷举行。科技部部长朱丽兰与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兼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主任莱恩主持了会议。双方就能源政策、环境政策、可持续发展、科学和商业合作四个领域进行了讨论。1月14日,朱丽兰部长和莱恩共同主持了中美科技联委会第九次会议。双方就基础科学合作、环境保护、卫生与健康、科技减灾、农业和工业领域里的科技合作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与交流。

   2000年,中美两军关系得到逐步恢复和改善。1月24日至26日,熊光楷副总参谋长赴美进行中美第三次副国防部长级防务磋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于永波(10月25日至11月2日)、海军司令员石云生(4月14日至22日)、军事科学院院长王祖训(8月21日至29日)等分别访问美国。美国国防部长科恩(7月11日至15日)、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谢尔顿(11月2日至5日)、海军部长丹齐克(10月11日至13 日)、太平洋总部司令布莱尔(2月27日至3月2日)分别访华。11月28日至12月2日,美国国防部副部长斯洛科姆来华进行了中美两国国防部第四次防务磋商。此外,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法戈上将率“钱斯洛斯卫尔”号导弹巡洋舰于7月31日至8月5日访问中国青岛,中国北海舰队参谋长吕芳秋少将率海军“青岛号”导弹驱逐舰、补给舰“太仓号”于8月20日至10月12日回访美国檀香山、西雅图等港口,两国军舰实现了成功互访。5月30日至6月3日,中美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2000年度会晤在美国夏威夷和圣迭哥举行。

   中国驻美大使:杨洁篪。馆址:美国哥伦比亚特区华盛顿西北区康涅狄格大道2300号,20008(2300 CONNECTICUT AVENUE,N.W. WASHINGTON,D.C.20008,U.S.A.)电话:001-202-3282500。传真:001-202-3282582。因特网网址:http://www.china-embassy.org.电子信箱: CHINAEMBASSY_US@FMPRC.GOV.CN

  美国驻中国大使:雷德(CharkT. Randt, Jr)。馆址:北京建国门外秀水街3号。电话:65323831。因特网网址:http://www.usembassy-china.org.cn./Chinese/.

   【同日本的关系】 2000年,美进一步深化与日本的政治、军事合作。2月,美副国务卿塔尔博特访日,美日就继续合作研发战区导弹防御系统达成协议。美国务卿奥尔布赖特与访美的日外相河野洋平举行会谈,强调保留驻日美军基地的重要性。5月,日首相森喜朗访美,与克林顿总统举行会晤,商讨冲绳普天间机场迁移、日经济结构改革和冲绳八国首脑会议等问题。6月,克林顿赴日出席日前首相小渊惠三葬礼,与森喜朗再度会晤。7月,克林顿出席在冲绳举行的八国集团首脑会议,并发表讲话,承诺美将采取切实措施减少在冲绳驻军给当地人民造成的负担。9月11日,美日外长和国防部长在美举行美日安全磋商委员会会议,着重讨论东亚安全形势特别是朝鲜半岛局势的新发展。双方发表联合声明,强调美日同盟以及美日韩三方在半岛问题上加强协调的重要性。双方签署了关于日在2001-2005年继续分摊驻日美军经费的新《特别措施协定》;宣布建立新的磋商机制,以进一步落实美日防卫合作新指针;重申继续合作研制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继续合作解决与驻日美军相关的普天间机场迁移和环保等问题。美日经济矛盾明显缓解,但在捕鲸等问题上分歧依然存在。

   美继续强化与日本的同盟关系,提升日的作用。1月,美国务卿鲍威尔与访美的日本外相河野洋平讨论了驻日美军调整部署、日参与维和、朝鲜半岛等问题。3月,日首相森喜朗访美与布什总统会晤,双方就加强美日同盟关系和经济问题交换看法。5月,美副国务卿阿米蒂奇作为总统特使赴日就导弹防御计划问题与日方磋商。6月,布什及鲍威尔等与到访的日外相田中会见和会谈。6月30日,布什和到访的日本首相小泉讨论了双边关系、美导弹防御计划以及对华、对朝政策等问题,发表了题为《致力于安全与繁荣的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确定了建立美日安全、经济战略对话等机制。布什明确支持小泉的经济改革计划,表示美愿向日提供全面合作。7月24日,鲍威尔访日,重点与日方讨论美在日军事存在问题。“9·11”事件后,小泉与布什通话,并于9月24日访美,表示日将全力为美反恐行动提供援助与合作。布什对日提供后勤、情报支持表示感谢,希日在切断恐怖分子财源、救助难民等方面发挥作用。日首次派舰艇为美航母护航,还出台了向美及有关国家提供紧急援助的七项措施。11月后,日决定派遣6艘军舰及1000多名海军人员分批前往印度洋,为美对阿富汗军事行动提供“后方支援”。

  【同朝鲜、韩国的关系】 美对朝鲜实行强硬政策,双方关系陷入僵冷状态。6月6日,布什宣布,美已完成对朝政策审议,将恢复与朝讨论朝核、导弹及常规军力等问题。6月13日,美朝在纽约举行工作级预备性会谈,重新启动了美朝对话进程,但因双方在谈判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未取得具体成果。“9·11”事件后,布什及美高层官员屡次指责朝发展和扩散包括生物武器在内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11月,朝宣布加入两项国际反恐公约,美对此表示欢迎,并称愿与朝“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进行无条件对话。朝方未对美关于恢复对话的建议作出回应。

  美继续加强与韩国的关系。1月,美韩正式签署《驻韩美军地位协定》修改协议。3月6~10日,韩总统金大中访美,与布什就加强美韩同盟、对朝政策、美导弹防御计划以及地区形势等交换意见,双方重申了美韩安全同盟的重要性,美方表示支持韩“阳光政策”。6月中、下旬,韩外长韩升洙和国防部长金东信先后访美,争取美支持韩对朝鲜的“阳光政策”。“9·11”事件后,布什与金大中通话商讨打击恐怖主义问题。金表示,韩将在两国相关防卫条约基础上向美提供全面合作与支持。韩决定采取开放领空和军事设施,提供医疗、运输支援以及派遣军事联络团等10项措施。11月15日,美韩国防部长在华盛顿举行“美韩安保协议会”第33次年会,双方就驻韩美军用地管理等问题达成妥协。协调。3月,美接待韩外长李廷彬访美。5月,朝韩首脑会晤后,奥尔布赖特访韩,会见金大中总统,强调考虑削减或撤走驻韩美军“为时尚早”。9月7日,克林顿总统和金大中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期间举行会晤,讨论了朝导弹计划等问题。9月22日,美国防部长科恩访韩,与韩国防部长举行年度安全会议。双方发表联合声明,称朝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继续对韩、美的安全造成威胁。10月,美韩不顾朝反对,举行代号“秃鹫2000”的年度联合军演。经过近6年的10轮磋商,美韩于12月28日就修改《驻韩美军地位协定》达成协议。

   【同阿富汗的关系】 美对阿富汗发动战争。“9·11”事件发生后,布什总统宣布美国处于“战争状态”,将本·拉登及其“基地”组织和为其提供庇护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定为头号打击目标,发誓要将其铲除。10月7日,美开始对阿富汗实施大规模军事打击,在百日内以极小伤亡打垮塔利班政权。同时,美推动联合国于11月27~12月4日召集阿各派政治力量,在德国波恩举行会议,对阿战后政权和国际安全援助部队入阿维和作出安排。12月22日,以卡尔扎伊为首的阿临时政府成立,美立即予以承认。

  【同越南的关系】 美越关系有所改善。3月13日,美国防部长科恩访越,这是自1975年越战结束以来美国防部长首次访越。科会见了越国家主席和总理,并与越国防部长举行会谈。美越双方在寻找失踪美军人员及定期举行军事交流方面达成共识。7月13日,美越双方在华盛顿签署《美越贸易协定》。11月16日~18日,克林顿总统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晤后应邀对越进行正式访问,这是美总统自越战结束以来首次访越。期间,克会见了越主要党政领导人,参观了越战失踪人员遗骸发掘现场,出席了美军士兵遗骸交接仪式,并在大学发表演讲。美方表示将向越提供2亿美元的商业信贷,今后三年每年向越提供200万美元技术援助,同时愿尽早给予越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地位,支持越加入世贸组织。双方签署科技合作协议和劳务合作备忘录,并同意在寻找双方越战失踪人员等领域开展人道主义合作。

  【同东盟国家的关系】 美继续关注东南亚形势发展,加强与有关国家的磋商与合作。1月,美对阿罗约就任菲律宾总统表示欢迎。6月中旬,新加坡总理吴作栋访美,布什及美高层与其就美亚洲政策、中美关系及美与东盟关系等交换看法。7月24~27日,美国务卿鲍威尔出席在河内举行的第八届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议并访问越南,会见越共总书记黎可漂、总理潘文凯等,双方就发展新型双边关系、《美越贸易协定》等进行了讨论。10月17日,布什总统签署批准《美越贸易协定》。美高度关注印尼政局稳定,支持印尼新政府,实施经济改革,并向印尼提供1.3亿美元援助,用于印尼司法改革。5月和6月,美与泰、新加坡、菲、澳大利亚、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分别举行联合军演。“9·11”事件后,美重点加强与东盟国家在反恐问题上的合作。9月19日,印尼总统梅加瓦蒂访美,布什与之会谈,双方就恐怖主义问题发表联合声明,印尼对美建立国际反恐联合阵线表示支持。10月初,美将东南亚地区6个组织列入恐怖组织名单。11月20日,菲总统阿罗约访美,布什在会见阿时表示,美愿为菲打击国内恐怖主义提供任何形式的帮助,将加大对菲军事和经济援助。12月14日,布什与到访的泰国总理他信举行会晤,双方就加强贸易关系和合作打击恐怖主义发表联合声明。

  【同南亚国家关系】 美继续调整对南亚政策,加强与印度的关系,并改善与巴基斯坦的关系。4月上旬,布什总统会见访美的印外交兼国防部长辛格。美印双方签署了《国防合作协议》,决定建立两国国防部长定期对话机制,尽早实现美参联会主席和印三军参谋长互访。“9·11”事件后,布什与印度总理瓦杰帕伊通话,印表示将向美开放领空和提供军事基地等方面的合作。9月22日,布什宣布解除美因印核试验对印实施的制裁。10月16~18日,美国务卿鲍威尔访印,与瓦杰帕伊讨论美对阿富汗军事行动以及克什米尔问题。11月5日,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访印,印提出美印建立“共同防御伙伴关系”的设想。11月7日~9日,瓦杰帕伊访美,与布什总统会晤,集中讨论了反恐问题,双方同意恢复和加强在防务和安全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6月15日~22日,巴基斯坦外长萨塔尔访美,敦促美尽早全面停止对巴制裁。“9·11”事件后,美调整对巴政策,将巴定为美打击恐怖主义的前线国家。9月22日,布什总统解除了美因巴核试对巴实行的制裁,但保留1999年10月穆沙拉夫通过军事政变上台后对巴实施的制裁。10月16日,鲍威尔访巴,感谢巴对美反恐行动的支持,并承诺支持巴经济建设。双方就阿富汗未来政治安排进行了讨论。11月4日,拉姆斯菲尔德访巴。11月11日,布什和穆沙拉夫在纽约参加联大期间举行首次双边会晤。布什宣布美将通过双边、多边、债务减免以及贸易等渠道向巴提供10亿美元援助,穆表示巴将继续支持美反恐战争,但希美尽早结束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

  【同俄罗斯及其他独联体国家的关系】 2000年,美国与俄罗斯保持高层往来,但双方在战略安全、不扩散等领域分歧严重,两国矛盾日益尖锐。1月31日~2月2日,美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访俄,敦促俄通过政治途径解决车臣危机,要求俄同意修改美苏1972年签订的《反弹道导弹条约》,但遭到俄方拒绝。2月底,美国务院发表的人权报告指责俄在车臣滥杀平民,俄对此予以驳斥。3月27日,美总统克林顿打电话给普京,对普当选俄总统表示祝贺。4月26日~27日,俄外交部长伊万诺夫访美,向克林顿转交普京的亲笔信,并与奥尔布赖特讨论了两国关系及全球战略平衡等问题。6月3日~5日,克林顿访俄,与普京举行首次会晤,双方签署《关于战略稳定原则联合声明》等文件。俄方重申反对修改反导条约,反对美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并提议与美共同研制导弹防御系统。美对俄方建议反应消极。6月13日,美国防部长科恩访俄并会见普京,双方讨论了反导问题。7月21日,克林顿与普京在日本冲绳八国首脑会议开幕前举行会谈。双方发表联合声明,表示将在防扩散方面寻求新的合作途径,并准备恢复两国在战区导弹研制领域的合作。9月1日,克林顿迫于国内与国际社会的压力,宣布推迟决定是否部署NMD,普京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欢迎。9月6日,克林顿与普京借参加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之机举行会晤。克表示,其推迟部署NMD是为了让美俄有更多时间解决双方在NMD问题上的分歧,双方发表联合声明重申反导条约仍是战略稳定的基石,并称双方将就修改反导条约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11月13日,普京就美俄核裁军和反导条约问题发表声明,呼吁美俄早日就“第三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START III)举行谈判,并倡议俄美将各自的核弹头削减至1500枚以下。11月中旬,克林顿与普京在文莱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举行会晤,讨论了武器控制和战略稳定问题。普京再次提出大幅削减美俄战略核武器的建议,美方反应冷淡。12月7日,美俄两国联手在联合国安理会提出一项决议案,要求对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权实施武器禁运和其他制裁,迫使其关闭恐怖分子营地,并交出恐怖分子本·拉丹。布什当选美新总统后,普京对布表示祝贺,并表示希望俄美关系得到保持和发展。美候任国务卿鲍威尔发表讲话称,美将与俄“共同工作”,不会将俄当作美的“潜在敌人”,也不会当作“对手”,但尚不会将俄当作“战略伙伴”,而是将其看作“正在寻找自己道路的国家”。

  美国继续力图扩大在独立国家联合体及其他前苏国家的影响。1月,克林顿总统会见应邀访美的乌克兰总统库奇马。此后美国务卿特别顾问和能源部长相继访乌,与乌方讨论扩大双边合作问题。同月,美副国务卿塔尔博特访问爱沙尼亚,就爱将来加入北约的问题与爱方进行讨论。美军事学院代表团访问乌兹别克斯坦,向乌军方提供16架价值265万美元的多用途飞机。2月初,美国务院派团访问摩尔多瓦,就摩加入东南欧稳定公约等问题进行对话。同月,美与阿塞拜疆签署扩大经贸合作备忘录,宣布将大幅提高对阿援助。4月15日~19日,奥尔布赖特访问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三国,同三国领导人重点讨论了地区安全、经济合作和援助、政治民主化、人权等问题,并分别向三国提供300万到1000万美元的安全援助。6月5日,克林顿总统访问乌克兰,向乌提供8000万美元资助,并允诺启动一项3000万美元的能源计划,帮助乌实现核燃料进口多元化。8月15日~22日,美国务院代表团访问哈萨克斯坦,以落实对哈援助事。9月13日,北约在哈萨克斯坦举行2000年度“中亚维和营”军事演习,美和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塞拜疆、格鲁吉亚等10个国家参加。

  美俄相互调整政策,加强对话与合作,关系明显改善。1月18日,鲍威尔在美国会参院作证时强调,将把安全问题作为处理对俄关系的重点,推进北约东扩。2月24日,鲍威尔与俄外长伊万诺夫在开罗举行首次会晤,讨论了战略稳定、中东局势和双边关系问题。3月12~14日,俄安全会议秘书谢·伊万诺夫访美,与美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和鲍威尔举行会谈,讨论双边关系、战略安全和地区政策问题。4月12日,美俄外长在巴黎出席前南斯拉夫问题联络小组会议期间举行会晤,宣布恢复两国在阿富汗、武器扩散及战略和军事问题上的对话。5月17~18日,布什、鲍威尔等分别会见访美的俄外长伊万诺夫,双方表示愿为促进全球安全加强合作,但在反导、伊朗、伊拉克等问题上存在分歧。6月16日,布什在访欧期间与普京在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娜首次会晤,双方强调彼此不是敌人,而是“伙伴和朋友”,两国可在经贸、能源、地区和安全等问题上密切合作。7月22日,布什和普京在热那亚八国首脑会议结束后举行会晤,发表了《关于即将举行的战略问题磋商的联合声明》和加强两国经贸合作的声明,宣布将就美俄战略武器系统进行磋商,建立“美俄商业对话”机制。7月26日,赖斯访俄,商定两国反导问题磋商时间表。美商务部长埃文斯和财政部长奥尼尔随访,与俄方讨论了双边经贸合作问题。8月11~13日,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与俄国防部长谢·伊万诺夫在莫斯科举行会谈,讨论战略稳定等问题。“9·11”事件后,布什多次与普京通话,寻求俄的支持。普京9月24日宣布愿同美分享情报,协助搜救行动,为人道主义运输提供“空中走廊”,且不反对中亚国家向美提供支持。美则承诺无意在阿富汗和中亚地区谋求长期军事存在,并首次承认车臣存在恐怖分子,要求车臣“必须立即无条件地割断同国际恐怖组织的联系”。9月18~19日,俄外长伊万诺夫访美,会见了布什、赖斯,并与鲍威尔会谈,重点讨论反恐合作问题。10月19日,美俄元首在上海APEC会议期间举行会晤,双方宣称在反导等战略问题上取得一定进展。11月1日,美俄外长在华盛顿会谈,讨论反恐、战略稳定等问题,并为普京访美作准备。11月3日,拉姆斯菲尔德访俄,与俄方讨论反恐、反导等问题。11月13~15日,俄总统普京访美,与布什在华盛顿和布什在得克萨斯州的牧场举行两轮会谈,就美俄新型关系、新型经济关系、反恐合作、中东问题、阿富汗问题、打击毒品走私等问题发表6项声明。布什宣布在10年内将美国的核弹头减少到1700-2200枚,承诺予俄永久最惠国待遇,支持俄加入世贸组织。俄表示将削减三分之二的核弹头。12月8日,布什打电话给普京,通知美决定退出《反导条约》。12月10日,美国务卿鲍威尔访俄,通报美决定将退出《反导条约》,并同意与俄签署削减战略武器的书面协议。12月13日,布什正式宣布美将在六个月后退出《反导条约》,并重申美将削减进攻性战略核武器,强调美俄已建立起“新的、更有希望和更具建设性的”关系,美退约不会影响美俄关系。

  美继续加强与中亚各国的安全合作。年初,美向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分别提供价值300万美元的军事援助。2月,美同吉联合举行了春季反恐怖军事演习。“9·11”事件后,美为展开对阿富汗的军事行动,加大了对中亚地区的投入,大力争取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的配合与支持。美总统布什先后与塔、乌等国领导人通话。乌、塔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以及外高加索三国均对美打恐表示支持,同意与美分享情报,向美开放领空。美分别与乌、塔、吉、土、哈等国签定军事合作协定。拉姆斯菲尔德11月4日访问中亚。鲍威尔于12月8~9日访问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12月18~22日,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应邀正式访美,与布什总统会谈,双方宣布将建立“新型关系”,并签署了《关于能源合作伙伴关系的备忘录》。

  【同欧洲国家的关系】 美国极力强化其在欧洲的主导地位,但美欧在NMD、欧洲独立防务、贸易等问题上分歧和摩擦增多。2月,美公开反对欧盟提名的德国副财长韦泽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新总裁,双方为此发生争执。5月30日~6月5日,克林顿赴葡萄牙出席美与欧盟年度首脑会议并访问德国。访问期间,克游说欧洲盟国支持NMD,为此提出美愿与欧洲盟国分享导弹防御技术。但德、法等国认为NMD计划将破坏全球战略稳定,影响大西洋联盟的团结,对美部署NMD持较强的保留态度。双方在解决激素牛肉等贸易争端方面也未能取得进展。7月21~23日,克林顿赴冲绳出席举行的八国集团首脑会议,与英、法、德、意等国首脑就全球信息化、减免穷国债务、地区冲突等问题进行了讨论。9月,美欧联手干预外汇市场,以支撑疲软的欧元。同时,美在七国财长会议上与欧洲盟国就降低国际石油价格问题进行了协调。9月1日,克林顿宣布推迟就是否部署NMD作决定,德、英、意等国对此表示欢迎。9月底,南斯拉夫联盟举行总统选举,美联合欧洲盟国对南选举施加影响,支持南反对派,促成了米洛舍维奇的下台。10月8日,克林顿给南联盟新总统科什图尼察打电话祝贺其当选,并宣布撤消美对南的经济制裁,但维持针对米洛舍维奇及其政权人员的限制。11月17日,美与南联盟恢复外交关系。同日,欧盟正式要求世界贸易组织授权对美国政府的出口补贴行为予以制裁。美就此发表声明,表示将继续与欧盟一起努力解决争端,避免贸易冲突升级。11月20日,欧盟宣布启动在2003年前组建一支10万人快速反应部队的工作,并就该部队的兵源和构成作出安排。奥尔布赖特对此表示欢迎,但强调欧盟的独立防务计划“不是分割欧洲或大西洋联盟的蓝图”。科恩也警告欧盟必须“正确处理”与北约的关系,称如存在一支在军事上与北约形成竞争的部队,北约的地位就会受到削弱。

  美着重在推进导防计划、打恐及阿富汗重建等方面寻求欧洲盟国支持,但双方在扩大打恐范围、环境等问题上存在分歧。2月2~4日,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重点就导防问题游说欧洲盟国,强调美将建立覆盖美盟国的导弹防御系统,同时要求欧洲联合防务不能影响北约职能和大西洋两岸关系。2月27日,美国务卿鲍威尔出席布鲁塞尔北约外长会议,强调美重视与欧洲关系,支持欧盟一体化进程,重申美不会从欧洲撤军,并有条件支持欧洲联合防务。2月23~24日,英国首相布莱尔访美,双方强调了英美之间的“特殊关系”,一致同意加强对伊拉克的制裁。布莱尔保证欧洲建立快速反应部队不会损害北约,布什则承诺维持在巴尔干地区驻军。4月11~14日,鲍威尔赴巴黎参加前南问题联络小组外长会议,并访问马其顿、科索沃和波黑。5月29~30日,鲍威尔出席在匈牙利举行的北约外长会议。6月7日,拉姆斯菲尔德出席在布鲁塞尔举行的北约国防部长会议,重点就美导防计划争取欧洲盟国支持。6月11~16日,布什总统访问西班牙、比利时、瑞典、波兰和斯洛文尼亚等五国,出席在比利时举行的北约首脑特别会议和在瑞典举行的美欧首脑会议,强调美愿加强与欧盟的对话,欢迎欧盟在与北约保持协调的前提下,增强处理军事冲突的能力。访问期间,美欧就北约继续东扩达成初步共识,布什提出下一步北约东扩应包括“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的国家,美将在2002年布拉格北约首脑会议上就此与盟国共同做出决定。美主要欧洲盟国未对美导防计划表示明确支持,并对美拒绝履行《京都议定书》表示了不满。7月19~24日,布什总统访问英国,出席在意大利热那亚举行的八国首脑会议,并在会后顺访意大利。布什重点就美导弹防御计划加强对欧洲盟国的游说,并承诺在气候变化、贸易等全球问题上与欧洲加强协调与合作,但美欧在反导、气候变化等问题上分歧依旧。“9·11” 事件后,布什多次与英、德、法等国领导人通话,法国总统希拉克、英国首相布莱尔、德外长菲舍尔、北约和欧盟领导人等接踵访美,对美表示支持。美欧在金融、情报、执法方面的协调与合作也迅速展开。9月13日,北约宣布启动《华盛顿条约》共同防御条款,采取包括武力在内的一切行动与美共同打击恐怖主义。但欧洲各国普遍强调在反恐方面应发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反恐军事行动应有确凿证据,避免伤及无辜等。12月3~11日,鲍威尔出访罗马尼亚、土耳其、比利时、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德、法、英等欧亚9国,出席了在罗马尼亚举行的欧安组织部长理事会和在比利时举行的北约-欧盟部长会议,继续就打恐、阿富汗战后重建寻求各方支持,同时向主要欧洲盟国通报美将宣布退出《反导条约》。在美推动下,欧盟及英、法、德等成为阿重建的主要捐助方。

  【同中东国家关系】2000年,美加大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的力度,但收效不大。1月,美促成叙利亚和以色列在美举行谈判,但由于双方在戈兰高地等关键问题上分歧严重,谈判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果,叙以下一轮和谈无限期推迟。3月,克林顿总统在日内瓦会晤叙总统阿萨德,劝说叙在戈兰高地问题上让步,继续同以谈判,被阿萨德拒绝。6月,阿萨德病逝,其子巴沙尔继任总统后,继续持强硬立场,叙以和谈迄今未能恢复。1-5月,美分别邀请巴勒斯坦、以色列、埃及和约旦领导人访美,力图缩小巴以分歧,但未能取得成果。6月,克林顿分别会晤以总理巴拉克和巴民族权利机构主席阿拉法特,试图撮合以巴举行和谈。美国务卿奥尔布赖特两次赴中东穿梭斡旋,力促以巴在谈判中采取灵活务实态度,并劝说以巴领导人赴美同克林顿举行会晤。7月11-25日,克林顿与巴拉克、阿拉法特在戴维营举行三方首脑会晤,推动以巴双方讨论了耶路撒冷归属、边界划分、难民回归等关键问题,但巴以在耶城地位问题上互不相让,克未能促使双方达成最终地位协议。7月28日,克林顿警告阿拉法特不要采取单方面建国行动。为向巴施压,克扬言将在年内决定是否把美驻以大使馆从特拉维夫迁至耶路撒冷。8月底,克林顿与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举行会谈,讨论如何帮助巴以克服和谈障碍。9月25日,克林顿分别打电话给正在举行会晤的阿拉法特和巴拉克,敦促双方加快和谈速度。26-28日,美、以、巴三方在美举行部长级谈判,达成“戴维营谈判纪要”和“未来谈判框架文本”。9月底,巴以间爆发冲突并迅速升级,克林顿多次与巴以领导人通话,敦促双方停止冲突,恢复和谈。10月初,奥尔布赖特先后出席在巴黎举行的“美以巴三方会晤”和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的“美巴埃三方会晤”,就结束巴以冲突进行斡旋,但未能收效。10月中旬,克林顿赴沙姆沙伊赫出席关于结束巴以冲突的多边首脑会议,呼吁巴以保持克制,防止暴力恶性循环,并促使巴以就结束冲突达成口头协议。11月,克林顿先后与阿拉法特、巴拉克在美举行会谈,强调巴以双方应尽快落实在沙姆沙伊赫达成的共识,为恢复和谈创造条件。12月19-23日,在美推动下,巴以双方代表在华盛顿进行谈判,但未能取得进展。

  美对伊拉克和伊朗实行“区别遏制”政策,侧重遏制伊拉克,同时试探同伊朗改善关系的可能性。4月,美国会民主党议员托尼·霍尔赴伊考察人道主义状况,承认伊人民遭受的苦难与经济制裁有关。此后,美放宽对伊拉克进口人道主义物资的限制,但仍强调要推翻萨达姆政权。9月,美对俄罗斯、法国、约旦等国飞机“闯飞”巴格达十分恼火,极力阻遏伊打破国际孤立的努力。美“指责”俄、法等国违反联合国决议,并宣布将成立国际刑庭,以反人类、战争和种族灭绝等八项罪名起诉萨达姆及其亲信。2月,美对伊朗改革派在议会选举中获胜表示欢迎。克林顿总统表示,美愿与伊朗建立“建设性关系”。3月,奥尔布赖特公开承认美过去对伊(朗)政策有过“错误”,并宣布解除伊朗地毯、干果等四种特产对美出口的禁令,表示美愿与伊朗加强民间交流和进行官方对话。但美仍以伊朗支持恐怖主义活动、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反对中东和平进程为由,保留对伊朗的主要制裁。

  美继续维持在中东的军事存在。美在加强与以色列特殊战略关系的同时,向中东、海湾国家兜售其“联合防御计划”。美国防部长科恩于4月和11月两次访问中东,渲染两伊威胁,向中东各国推销武器装备。美在中东的所作所为使该地区反美情绪上升,美“库勒”号驱逐舰10月12日在也门亚丁港被炸,多名美军士兵伤亡。

  美对巴以冲突由“超脱”转为介入,但未能推动双方重启和谈进程。2月7日,美对利库德集团领导人沙龙当选以色列总理表示祝贺和欢迎,强调美以关系坚如磐石,敦促沙龙继续推进中东和谈。3月18~21日,沙龙应邀访美。美强调结束暴力、创造合作气氛是重开巴勒斯坦与以色列谈判的重要条件,美将继续努力帮助以和阿拉伯国家奠定和平基础,但不会过多介入。3月27日,美在联合国安理会否决关于向巴勒斯坦派遣联合国观察员部队的提案。5月21日,美前参议员米切尔主持的巴以冲突国际调查委员会发表有关中东局势的调查报告(简称“米切尔报告”),提出以色列应立即冻结犹太人定居点建设,停止使用过度武力对付巴勒斯坦示威者,并解除对巴经济封锁;巴方应制止对以袭击,加强打击恐怖活动等。报告建议巴以双方立即停止暴力,采取步骤重建互信,在停火考验期后恢复和谈。6月13日,美中央情报局局长特内特赴中东斡旋,促使巴以达成停火协议。6月26日,沙龙再次应邀访美,布什赞赏沙龙在巴以冲突中的“克制行动”,敦促巴以双方继续落实“米切尔报告”和“特内特计划”。6月26~29日,鲍威尔国务卿访问埃及、以、巴和约旦,推动巴以双方同意接受七天“考验期”和六周“冷却期”的停火时间表,执行“米切尔报告”和“特内特计划”。10月3日,布什总统首次公开表示巴勒斯坦有建国的权利。11月19日,鲍威尔专门就美中东政策发表讲话,呼吁巴以双方尽快停火,执行“米切尔报告”和“特内特计划”,为恢复和谈创造条件;敦促双方在联合国安理会242号和338号决议的基础上,通过谈判达成最后协议,实现巴建国,并保证以安全;宣布美将加大参与中东和平进程力度。12月1~2日,沙龙应邀访美。美呼吁阿拉法特“迅速、果断”地打击恐怖组织。对以方大规模动用武力进攻巴人,美称以“有权自卫”。12月15日,美在安理会再次否决向巴派遣国际观察员的提案。

  美多次轰炸伊拉克,威胁对伊动武,未能推动联合国安理会实施“精明制裁”。2月16日,美英出动24架战机对巴格达近郊的五处指挥、控制和通讯系统及导弹阵地进行大规模轰炸,造成平民伤亡。这是自1998年12月“沙漠之狐”行动以来规模最大的对伊空袭,也是布什执政后第一次对外动武。3月30日,美战机轰炸了伊南部地区的高射炮阵地。5月下旬,美英在安理会提出“精明制裁”方案,提出适当放宽伊进口民用物资,制止伊走私石油和加强对伊进口军用物资控制,受到伊和许多国家反对。6月,鲍威尔出访中东时寻求地区国家对“精明制裁”方案的支持。7月3日,安理会通过1360号决议,将伊“石油换食品”计划延长五个月,“精明制裁”方案未能通过。8月7日,美英战机轰炸了伊北部防空基地。“9·11”事件后,伊称美遭袭是“自食恶果”。美称萨达姆为“邪恶之人”,企图找出伊与“9·11”事件有染的证据,多次向伊发出动武威胁。11月26日,布什要求伊允许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返伊,以确定伊是否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否则伊将面临严重后果。伊拒绝了布什的上述要求。

  美继续维持对伊朗的遏制政策。8月5日,美国会通过决议,将对伊朗和利比亚实行制裁的《达马托法》有效期延长5年。“9·11”事件后,伊朗反对美单方面对阿富汗动武。10月12日,伊全国爆发反美游行,抨击美推行“国家恐怖主义”政策。

  “9·11”事件后,美寻求中东地区国家支持其反恐。美促使沙特和阿联酋与阿富汗塔利班政权断交。10月3~5日,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访问沙特、阿曼、埃及、乌兹别克和土耳其,寻求五国支持美对阿富汗的军事行动。10月5日,美将黎巴嫩真主党、巴勒斯坦“哈马斯组织”和“伊斯兰圣战组织”等15个组织列为“外国恐怖组织”,要求有关国家冻结这些组织的资产,引起多国不满。美多次敦促也门加大打恐努力。

   美继续加强与以色列和土耳其军事合作。2001年初,美以举行“杜松眼镜蛇”军事演习,协调美“爱国者”和以“箭”式两个反导系统。1月17日,美、以和土耳其三国海军在以西部海域举行“自强的美人鱼III”的海上军事演习。

  【同拉丁美洲国家的关系】 美继续在贸易、反毒品等领域加强与拉美地区国家的合作,并积极在该地区推进“民主”,但其干涉拉美国家内部事务的做法受到抵制。1月14日~15日,美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访问哥伦比亚,就美拟向哥提供近16亿美元军事和经济援助事与哥政府磋商。5月18日,克林顿总统签署“加勒比盆地计划”加强法案,向加勒比及中美洲24个国家和地区提供较为优惠的贸易待遇。8月15日~20日,奥尔布赖特对巴西、阿根廷、智利、玻利维亚和厄瓜多尔等南美五国进行访问,在促进拉美地区民主、发展贸易合作等问题上要求各国支持。8月30日,克林顿对哥伦比亚进行访问,宣布向哥政府的“哥伦比亚计划”提供13亿美元的援助,用于支持哥打击贩毒和恢复国内和平进程。美对古巴的制裁有所松动。3月,美国会众院对外关系委员会通过减轻对古巴封锁的议案,批准向古巴出售药品和食品。6月28日,美最高法院驳回古巴男童埃利安在美远亲为埃寻求政治避难的上诉,埃和家人离开美国返回古巴。与此同时,古美两国奥林匹克委员会41年来第一次在哈瓦那签署促进两国体育运动交流与合作协议。美3名参议员访古,调查美对古封锁情况。10月28日,克林顿签署一项放宽对古巴禁运的法案,允许美向古巴输出食物与医药用品,但禁止美政府机构或民营银行对古巴提供融资,规定古巴必须向第三国寻求财务支持以购买美国产品。古方认为该法案对古严重歧视,数千群众在首都哈瓦那举行示威,以示抗议。

  美继续加强与拉美各国的关系,推动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加强与拉美国家的反恐合作。2月16日,布什总统对墨西哥进行工作访问。3月,巴西总统卡多佐应邀访美。4月19日,布什会晤阿根廷总统德拉鲁阿。4月20~22日,布什出席在加拿大魁北克举行的第3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推动会议通过《魁北克声明》和《行动计划》,决定在2005年1月前结束有关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FTAA)的谈判。“9·11”事件后,在巴西倡议下,美洲国家组织于9月21日在华盛顿召开外长会议,决定启动《美洲国家间互助条约》。美对阿富汗军事行动开始后,拉美国家均表支持。美要求加共体国家采取措施切断恐怖分子金融网络。美与古巴关系有所改善。12月,古巴向美购买食品和药品,两国自1962年以来首次进行直接贸易。美密切关注阿根廷经济形势,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8月向阿提供80亿美元补充应急贷款。12月,美与墨西哥、加拿大就阿根廷经济恶化和政局动荡发表联合公报,并宣布美将向阿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同非洲国家的关系】 美在艾滋病、地区和平、减免债务等问题上增加对非洲的关注。1月,美利用担任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之机在安理会举行“非洲月”,召开会议讨论艾滋病问题和刚果(金)、安哥拉、塞拉利昂等国和平进程问题。2月,克林顿总统多次敦促非洲有关国家领导人采取措施尽早制止非洲的战乱。3月4日~7日,美国派总统特使约翰斯顿对苏丹进行访问,实地了解苏国内形势和政局发展情况,并就此向美总统提出报告。5月10日~11日,第二届“南部非洲共同体-美国论坛会议”在莫桑比克召开,美副国务卿塔尔博特率团参加,与南共体14国就加强美与南共体之间的合作进行商讨。5月18日,克林顿签署《非洲增长与机遇法》。5月中旬,南非总统姆贝基访美并会晤克林顿,美承诺通过美国际开发署在今后五年中向南非提供2.5亿美元的援助。7月25日~27日,美与肯尼亚等非洲11国在肯召开“2000年金矛研讨会”,讨论了非洲地区冲突与人道主义干预等问题。8月26日~29日,克林顿访问尼日利亚、赴坦桑尼亚出席布隆迪和平协议签字仪式,并对埃及进行短暂访问。访问期间,美宣布向尼提供2000万美元援助用于防治艾滋病,并承诺将说服其他债权国减免尼外债。12月8日~12日,奥尔布赖特访问南非、毛里求斯和博茨瓦纳三国,并赴阿尔及利亚出席埃塞俄比亚与厄里特立亚的和平协议签字仪式。
  
   美继续关注非洲地区冲突及“民主化”等问题,加强与非洲经贸合作,维持对有关国家的制裁。刚果(金)新总统约瑟夫·卡比拉于2月初访美,布什总统敦促卡比拉政府及刚果冲突其他派别遵守有关和平协议。5月22~28日,美国务卿鲍威尔访问马里、南非、肯尼亚和乌干达,与四国总统及外长就双边关系、民主、艾滋病及非洲地区安全问题进行了讨论。5、6月份,布什先后会见到访的尼日利亚总统和南非总统,就防治艾滋病、制止非洲地区冲突及美非贸易等问题进行会谈。“9·11”事件后,非洲各国领导人均发表声明强烈谴责对美的恐怖袭击。9月28日,联合国安理会取消对苏丹的外交制裁后,美仍维护单方面对苏丹的全面经济制裁。10月29~30日,首届美非经贸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召开,美敦促非洲国家继续推进民主和市场经济,并推出多项援非经贸措施。12月初,美9人军事小组和驻肯尼亚使馆主管索马里事务官员访问索马里,对索可能存在恐怖主义问题进行调查。12月21日,布什签署国会两院通过的含制裁条款的《津巴布韦民主和经济恢复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