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分类 | 商标新闻 | 商标知识 | 交易须知 | 海外注册 | 专利常识 | 专利分类 | 专利检索 | 专利申请 | 商标查询 | 商标注册
保护监测 : 法律法规 : 资料下载 : 企业简介 : 证书展示 : 商标在线咨询 : 公告


新加坡知识产权专利数量比例在亚太排名第二

发布时间:2006/8/23 10:35:08 来源:新加坡联合早报 浏览次数:269
     新加坡的知识产权专利(Patent IP)去年在每100万人口中,就有105.3个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的专利,这个数字仅次于台湾的269.6,在亚太(不包括日本)里排名第二。
    
     我国过去10年(1996年-2005年)的总专利数字为3483个(2005年有466个),占全世界的0.2%。此外,在这10年里(1995年-2005年)的专利增长率平均每年达15.9%,这个数字虽然比1978年至1995年的平均16.5%稍微逊色,但在工业化经济体(NIE)中,15.9%的增长数字,仍比台湾、香港和韩国出色。
    
      负责以上调查的国大创业中心主任黄宝金副教授说,专利是一个国家创新(innovation)能力的重要指标,很多调查以往会以研究与发展(R&D)投资为创新指标,但那毕竟只是“输入”(input)阶段,反观专利衡量的是一个经济体的创新“产出”(output),它能更准确地反映出一个经济体的创新能力。
    
      将成为常年活动
    
      谈到新加坡的表现,黄宝金副教授指出,105.3的数字是相当出色的,已达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的水平。
    
      这是黄宝金副教授第一次与知识产权学院(IPA)合作,发表类似的“专利成绩单”。黄宝金副教授说,自己和知识产权学院都认为,“专利成绩单”是探讨各经济体和区域创新进展的重要指标,因此,双方计划把调查发展成一项常年的活动。
    
      至于为何在调查中只选择美国专利商标局的专利,黄宝金解释说,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拥有世界最大的市场,有商业潜能的新发明或新产品,无论国籍,一定会到那里申请专利。因此,美国专利商标局所能提供的数字,会是最全面、也是最准确的。
    
      调查也发现,新加坡的专利素质优良,在亚太区里排名第一。新加坡在1996年至2004年的相对引文指标(Relative Citation Index)为0.94。台湾、香港和韩国的数字分别是0.79、0.69和0.74。
    
    相对引文指标计算的是引文占有率和专利占有率的比例。黄宝金副教授解释说,要衡量一个专利的素质,可从它被其他新专利引用(cited)的次数来断定。
    
      他说:“一个好的专利,很多时候会被其他新专利作为改良题材或创意来源。这样一来,在申请新专利时,申请者必须引用它所参考过的专利。也就是说,被引用越多的专利,素质往往较高。”
    
      黄宝金副教授也采用了另一指标来衡量一个国家的专利素质。全世界最常(首5%)被其他新专利引述的专利中,新加坡占了0.37%,这个数字在受调查的亚太(不包括日本)经济体中排名第四,在台湾、韩国和澳洲之后。值得一提的是,台湾、韩国和澳洲的经济体都比新加坡大许多,因此,0.37%其实是个相当出色的成绩。
    
      调查也发现,新加坡产生的专利,很多是跨国企业在这里的投资,或本地发明者与外国发明者的合作项目。在2001年至2005年,新加坡产生的专利有53.5%归外国企业或外国人士所拥有,而另外也有32.5%(1996年-2004年)的专利是与外国发明者的合作项目。其中,美国和马来西亚是新加坡的主要专利合作伙伴。
    
      针对以上的趋势,黄宝金副教授认为,不能说是好是坏,只能说它是一个国家在创新道路上的必然发展过程。
    
      他说:“新加坡(经济体)小,资源有限,一开始依赖跨国企业无可厚非。虽然说一旦跨国企业拥有专利,经济利益将归它们,而不是新加坡,但我要强调的是,跨国企业在本地设立研究室、进行创新工作是有溢出效果(spillover effects)的,它们不但在这里投资大笔的资金、聘请并培养我国的研究人员、带动我国的知识型经济体,也鼓励国人进行创新这一方面的工作。”
    
      黄宝金副教授说,一个经济体只有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后才可独自创新,也因如此,新加坡政府也是到了最近几年,才开始鼓励国人创业、创新、栽培本地的中小型企业。就以台湾为例,在10年前,很多专利也属于跨国企业所拥有,但一切上了轨道后,即近10年来,台湾的中小型企业开始发挥创意,专利大多才是“土生土长”的。
    
      也负责这项调查的知识产权学院(IPA)研究经理陈诗琳说,新加坡毕竟不是台湾,我国的经济体较小,也非常开放,这样一来,今后只专注培养本地专利其实不切实际。她说:“未来,我国应该双管齐下,除了鼓励本地中小型企业多创新外,也会继续吸引跨国企业在这里进行研制工作,这才是两全其美的办法。”


客户服务热线:86-754-88282008 88922008 82882008 82992008
传真:86-754-88282008 手机:13353082008 Email:88@2008IT.cn
公司地址:广东省.汕头市金环路建南花园11栋楼下   本站是汕头市专利协会会员单位
是汕头经济特区报社“潮商”杂志理事单位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汕头市法律服务所 王晓东(主任)律师
ICP备案编号:粤ICP备06095137号 本站通用网址:京奥、京奥商标网、汕头商标网 本站广告位置招商
 汕头市京奥网络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2002-2008 中国电信及广东网通提供网络 邮编:515041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