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知识产权越来越成为我市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有力依托,汕头市首届专利奖日前正式揭晓。记者从市知识产权部门了解到,获得专利金奖和优秀奖的18项专利,集中在机械装备、印刷包装、电子信息、工艺玩具等我市支柱行业,实施后共产生经济效益达17.1亿元,出口创汇4575万美元。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把开展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工作作为建设创新型汕头的重要抓手,强化政策导向,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和关键技术,推动全市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加速提升综合竞争力,形成区域产业特色和竞争优势。据统计,今年1至9月,全市专利申请量2684件,同比增长31.6%,专利授权量1432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有41件,同比增长51.9%。
为促进形成更多有利汕头产业进步的优秀专利技术项目实施转化,2005年,市政府以政府令的形式颁布了《汕头市专利奖励办法》,每二年评审一次,每次授奖实行限额,这是全国地级市首次以政府规章的形式出台的专利奖励办法。同时,市政府设立专利奖评审委员会,建立了汕头市知识产权专家库。根据申报项目和发明人的专业情况,在专家库中挑选专家,成立了机械、电子、化工和工业设计四个专业评审组,评审委员会人选由市政府批准聘任。在评审过程中,市专利奖评委会坚持把项目的创新程度、实施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评选的重要指标,评选出一批技术水平高,发展前景好,经济效益显著的专利技术。获得优秀专利发明人称号的10位专利发明人,其产业化的专利技术仅在2005年就产生经济效益7.15亿元,实现利税1亿元,出口创汇1583万美元。有不少获奖项目达到国际和国内领先水平,可替代进口产品。如汕头华兴冶金备件厂有限公司获得专利金奖的“铜板复合孔型冷却壁”,实施仅4年时间,就占据了国内铜冷却壁市场份额的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