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分类 | 商标新闻 | 商标知识 | 交易须知 | 海外注册 | 专利常识 | 专利分类 | 专利检索 | 专利申请 | 商标查询 | 商标注册
保护监测 : 法律法规 : 资料下载 : 企业简介 : 证书展示 : 商标在线咨询 : 公告


拨开专利之争的面纱 史彝杉

发布时间:2006/10/11 14:31:12 来源: 浏览次数:349
  几个月前,诺基亚在北京以“设计专利纠纷”为由状告中国本土手机天时达,声称天时达所制造和销售的手机涉嫌抄袭诺基亚7260型手机所获得的专利与法律保护的工业设计,请求法院判令天时达停止制造和销售侵犯其设计专利权的手机,并支付赔偿金50万元人民币。 
    
  专利之争就是市场之争
   
  一直以来,中国本土企业都是在国外品牌的阴影下生活,换句话说,国际品牌根本没把中国的本土企业放在同一竞争层面来看待。正是因为双方竞争的市场不同,所以才相安无事多年;但随着大环境的改变,中国很多行业已呈现崛起之势,与一些国际品牌的竞争上升到了同一层面。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利益竞争必然会使矛盾凸显。
   
  业内人士指出,诺基亚状告天时达侵犯其专利,醉翁之意在于打击本土品牌、抢占市场份额。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手机技术的研发已经具备了世界先进水平,特别是目前手机研发再无技术壁垒,这使得本土手机的发展没有了束缚,并且国产手机已有多年的市场经验积累,在管理和市场策略等方面与国际品牌的差距逐渐缩小,国产手机在对本土市场的把握上具备了同国际手机相抗衡的优势。在技术、生产和市场方面对国产品牌均无牵制的情况下,国际品牌便转换矛头,借“专利阻击”来抑制国产品牌的发展,“专利之争”实际就是“市场之争”。
   
  调查显示,一段时间以来,许多国际大公司纷纷加重在中国内地的专利布局,在八九年时间里,仅仅8家国际品牌在中国申请专利的总量就高达20350件,平均专利申请量每年上涨30%,其中新兴技术领域增长速度更为明显。国际品牌在中国申请专利的申请量是以中国的市场需求大小为标准的,中国企业在哪个市场潜力大,国际品牌就会在哪个领域寻求专利保护,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限制中国本土品牌崛起的速度;信息产业部电子知识产权的有关专家指出,多年来诺基亚等国际巨头从未停止过在华申请知识产权保护,除了手机硬件、通信协议等发明专利,还有形状、图案、色彩等外观设计专利,总数达数百种。仅从手机一个领域便可看出,国际品牌力图通过掌握核心技术控制中国市场的意图。
   
  非关税壁垒成为贸易战利器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中国国际贸易赢得了一个相对宽松的关税环境。但是,一些发达国家在享受贸易自由化带来便利的同时,凭借其科技、环保等方面的优势,不断设置以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这种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经济基础落后、环保形势严峻的出口大国而言,将成为较长一段时期内出口面临最多也是最难突破的壁垒。
   
  商务部调查表明,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的影响日益显著,已经涉及到三分之二以上的出口企业、三分之一以上的出口商品,每年造成的损失约200亿美元。对中国出口企业构成实质损害的主要是“专利壁垒”和“绿色壁垒”。在中国加入WTO的第一年,即2002年,中国各产业遭受技术性壁垒的损失高于以往任何一年,直接损失为170亿美元。其中土畜产品出口损失最为严重,达92亿美元,其次为轻工产品、机电产品、纺织服装等,这些均为中国传统强势出口产品。但研究显示,170亿美元仅仅是表面层次的经济损失,与这些产业相关的链条都未能逃脱这些贸易壁垒的冲击,并产生了某种程度上的长远作用,从而威胁到国家整体经济安全。
   
  借专利问题打压中国本土品牌,国际品牌可谓花样百出。比如,什么东西都往专利上靠,甚至一些依照传统理念根本不可能被授予专利的商务模式、技术方法、服务方式等纷纷纳入专利,以维护自己的垄断地位;又比如,对国内不同品牌先后发动“专利战”:思科之于华为,通用之于奇瑞,丰田之于吉利,雅马哈之于港田……无一不是国际品牌以“专利战术”打压中国本土品牌的实例。
   
  敢于打响专利阻击战
   
  国家知识产权局近日公布的一项大型调查数据显示,从1985年专利法实施至今,我国只有约1.4%的企业申请过专利。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高新企业是享受国家优惠政策最多的企业,但在其所提交的专利申请中,不属于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比例高达近四分之一。
   
  调查结果还显示,在我国企业专利申请中,由高新技术企业提出的占到45%,其中高新企业的发明专利申请量占到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总量的65%。根据“谁掌控权利谁才能自主”的原则,由外资企业控股的专利申请显然不属于我国的自主知识产权。如此分析显示,外资(包括港澳台资)控股的高新企业提出的专利申请,占到所有高新企业专利申请量的24%,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更是占到了高新企业发明专利总量的35%。这就是说,在土地、税收、金融等方面享受国家众多优惠政策的高新企业,它们所创造的知识产权却有很大一部分不属于我国的自主知识产权。
   
  专家认为,作为中国民族品牌应对专利之争,首先要团结一致、敢于应诉,并且认清跨国企业的一些恫吓和讹诈行为,坚决维护自己的利益。同时,国内企业还应该大力进行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品牌建设,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其次,为使国家的优惠政策真正落实到鼓励和促进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与应用上,我国各级政府应避免为了鼓励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或者出于招商引资的考虑,而给予资金和技术势力较强的企业以更多优惠,导致许多外资企业实际享受着“超国民的待遇”,政府应当为各类企业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所制定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应当朝着有利于保护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方向发展,以确保各项“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实现。
   
  一段时间以来,许多国际大公司纷纷加重了在中国内地的专利布局。
   
  一直以来,中国本土企业都是在国外品牌的阴影下生活,换句话说,国际品牌根本没把中国的本土企业放在同一竞争层面来看待。正是因为双方竞争的市场不同,所以才相安无事多年;但随着大环境的改变,中国很多行业已呈现崛起之势,与一些国际品牌的竞争上升到了同一层面。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利益竞争必然会使矛盾凸显。


客户服务热线:86-754-88282008 88922008 82882008 82992008
传真:86-754-88282008 手机:13353082008 Email:88@2008IT.cn
公司地址:广东省.汕头市金环路建南花园11栋楼下   本站是汕头市专利协会会员单位
是汕头经济特区报社“潮商”杂志理事单位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汕头市法律服务所 王晓东(主任)律师
ICP备案编号:粤ICP备06095137号 本站通用网址:京奥、京奥商标网、汕头商标网 本站广告位置招商
 汕头市京奥网络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2002-2008 中国电信及广东网通提供网络 邮编:515041 管理入口